幼小衔接有方法,千万别做这几件错事,家长们别不在意


新的学期开始了,很多家长朋友们在幼小衔接方面下足了功夫,把幼小衔接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来做,但是,一定要掌握方法,幼小衔接学前班把握重点,否则会适得其反。
  幼小衔接的核心任务是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既需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与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等;发展幼儿与学习活动有关的心理能力,即观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想象、表达、逻辑思维能力等。
  做好幼小衔接,首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孩子整理书包、学会自己削铅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会看书,会听课,学会专心致志地做某一件事,学会倾听,遵守课堂纪律,遵守行为规范等。
  其次,要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责任感、任务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的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等。其中,我们在前面的文章里面有讲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因为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的养成的行为习惯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
  在准备幼小衔接方面工作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几种错误的做法要避免。
  第一、有的家长朋友一味注重知识准备、轻视能力培养,只关心孩子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个算术题,而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兴趣、习惯以及能力,不关注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孩子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等。
  孩子的幼小衔接需要全面展开,如果只追求片面的知识准备,会给孩子造成较大压力,因为孩子在相应的年龄段能掌握的知识是相应的,如果一味提高知识内容与难度,会让孩子感到厌倦,无异于拔苗助长。如果忽略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承受能力,那么在升入一年级后,孩子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拒绝上学。因此,心理上的辅导至关重要,要让孩子开开心心的上学,而不是被迫的上学。
  第二、有的家长为了使孩子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盲目超前,在放假期间将小学部分学习内容提前教给幼儿,比如现在网络电视有很多一年级的教学课程,家长给孩子学习后,致使儿童在进入小学后表现出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到学习十分轻松,出现了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难度的加大,孩子的‘’储备知识‘’用完后,又因为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出现了适应困难的现象,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的出现。因此,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一定要按部就班,打好基础,才能成就高楼大厦。
  第三、把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孩子的成绩就是唯一。其实,在小学的前半段,家长们更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等,而不是仅仅把目光聚焦在孩子的每一次考试分数上,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好了,成绩的提升就会水到渠成。
  好啦,今天我们就聊到这里,大家如果觉得有帮助,记得点点关注,我们会持续探讨孩子教育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