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湖南省

湖南,简称“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长沙,位于中国中部,界于北纬24°38′-30°08′,东经108°47′-114°15′之间,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连湖北,湖南省总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
湖南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的地带,地势呈三面环山、朝北开口的马蹄形地貌,由平原、盆地、丘陵地、山地、河湖构成,地跨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截至2018年底,湖南省下辖13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17个县级市,62个县,7个自治县,36个市辖区。
截至2017年末,湖南省常住人口6860.2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4590.6亿元,第一产业3690.0亿元,第二产业14145.5亿元,第三产业16755.1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0563元。
人口
2017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86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747.0万人,城镇化率54.62%,比上年末提高1.87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90.8万人,出生率13.27‰;死亡人口48.4万人,死亡率7.08‰;人口自然增长率6.19‰。0—15岁(含不满16周岁)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9.74%,比上年末提高0.03个百分点;16—59岁(含不满60周岁)人口比重为62.10%,下降0.58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18.16%,提高0.56个百分点。 [7]
民族
湖南苗族
湖南是多民族省份,有汉族、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白族、回族等55个民族。其中世居的有汉、苗、土家、侗、瑶、回、壮、白族等9个民族,世居少数民族大多数居住在湘西、湘南和湘东山区。少数民族人口共680万人,占湖南省总人口的10%左右,大多聚居在湘西和湘南山区,少数杂居在湖南省各地。在少数民族中,苗族和土家族人口最多,主要分布于湘西北,建立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201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34590.6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90.0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4145.5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16755.1亿元,增长10.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563元,增长7.4%。
2017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0.7:40.9:48.4。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199.0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实现利润总额315.5亿元,增长35.0%。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3%,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5%,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0547.8亿元,增长8.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914.7亿元,增长10.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9%、37.0%和58.1%。其中,工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0%,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3.7%。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支出、货物和服务净流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8.6%、53.4%和-2.0%。
株洲
2017年全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03元,比上年增长9.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9%;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9628元,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48元,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1600元,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2936元,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1877元,增长7.6%。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62:1,与上年持平。分区域看,长株潭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162元,增长8.8%;湘南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57元,增长8.9%;大湘西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74元,增长10.4%;洞庭湖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05元,增长9.3%。贫困地区[1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68元,增长10.7%。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3844元,增长6.9%。 [27]
第一产业
湘潭
2017年全省第一产业中,农业实现增加值2381.0亿元,比上年增长3.1%;林业增加值241.2亿元,增长9.0%;牧业增加值782.0亿元,增长2.6%;渔业增加值285.7亿元,增长6.5%。
2017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862.4千公顷,比上年减少28.2千公顷。其中,早稻面积1383.1千公顷,减少37.4千公顷;中稻面积1233.1千公顷,增加26.9千公顷;晚稻面积1432.6千公顷,减少26.2千公顷。粮食产量2984.0万吨,比上年增产1.0%。其中,夏粮61.5万吨,增产12.6%;早稻808.5万吨,减产3.1%;秋粮2114.0万吨,增产2.4%。
2017年全年棉花种植面积92.9千公顷,减少10.7千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3.8千公顷,增加0.4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448.9千公顷,增加10.8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475.4千公顷,增加55.2千公顷。棉花产量10.6万吨,比上年减产13.6%;油料247.6万吨,增产2.0%;烤烟22.1万吨,减产1.8%;茶叶20.1万吨,增产7.9%;蔬菜4400.3万吨,增产4.9%。
2017年全年猪、牛、羊肉类总产量479.0万吨,比上年增长3.3%。其中,猪肉449.6万吨,增长3.4%;牛肉17.0万吨,增长0.5%;羊肉12.4万吨,增长3.6%。年末生猪存栏3968.1万头,增长0.8%;生猪出栏6116.3万头,增长3.3%。禽肉产量59.2万吨,减产1.2%;禽蛋产量103.2万吨,减产1.4%;牛奶产量9.6万吨,减产5.0%;水产品272.0万吨,增产0.1%。
2017年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1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1万公顷;开工各类水利工程9.1万处,投入资金368.0亿元,完成水利工程土石方12.2亿立方米;提质改造农村公路12417公里。 [27]
第二产业
2017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11875.9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增长7.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76.2%。高加工度工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2%和15.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38.0%和11.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湘西
14.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9.8%。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10.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69.7%,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
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产品中,58.3%的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主要产品中,大米1487.5万吨,增长9.8%;饲料1717.1万吨,增长5.2%;原油加工量769.2万吨,下降8.5%;水泥11920.4万吨,增长0.6%;钢材2210.2万吨,增长13.8%;十种有色金属205.8万吨,下降5.3%;混凝土机械4.4万台,增长8.7%;汽车[6]67.1万辆,下降5.5%;发电量1349.2亿千瓦时,增长4.4%。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930.9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121.5亿元,增长12.6%;集体企业7.4亿元,下降6.4%;股份合作制企业1.4亿元,下降10.5%;股份制企业1549.0亿元,增长27.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74.4亿元,增长25.2%;其他内资企业77.2亿元,下降8.4%。
2017年全省建筑业增加值2282.7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2.1亿元,增长9.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4603.9万平方米,增长8.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9840.3万平方米,增长6.5%。
2017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132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民间投资18759.6亿元,增长14.5%,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9.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10395.0亿元,增长12.3%;非国有投资20933.0亿元,增长13.6%。
2017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3426.1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住宅投资2194.4亿元,增长17.3%。商品房销售面积8532.3万平方米,增长5.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7368.3万平方米,增长2.5%。商品房销售额4460.7亿元,增长18.9%。 [27]
第三产业
2017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54.9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益阳
分经营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13411.4亿元,增长10.4%;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443.4亿元,增长11.9%。
2017年全省进出口总额2434.3亿元,比上年增长39.8%。其中,出口1565.5亿元,增长33.3%;进口868.8亿元,增长53.3%。
2017年全省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4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5.3亿美元,下降15.5%;第二产业74.6亿美元,增长8.8%;第三产业64.8亿美元,增长20.8%。
2017年全省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合同金额7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2%;实现营业额70.5亿美元,增长11.7%;外派劳务10.9万人,增长12.6%。对外合同投资额23.5亿美元,下降49.9%。其中,中方合同投资额20.1亿美元,下降40.1%。对外实际投资额13.5亿美元,下降18.1%。
2017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65.7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地方收入2756.7亿元,同口径增长4.9%。地方收入中,税收收入1758.8亿元,增长18.7%;非税收入997.9亿元,下降13.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857.7亿元,增长8.2%。
2017年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6729.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3371.6亿元,增长10.0%;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3839.8亿元,增长12.8%。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1850.0亿元,增长15.7%。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0904.2亿元,增长19.5%;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20851.8亿元,增长13.7%。
2017年年末全省上市公司116家,年内新增境内a股上市公司17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101家,境外上市公司15家。
2017年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110.2亿元,比上年增长25.2%。
交通
编辑
公路
1949年,湖南省公路总里程不足4000千米。新中国成立后,
湘府长沙夜景(3张)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公路建设发展迅速。截至2011年底,湖南省已有公路总里程232199千米,有国道15条、国家高速公路8条、省道152条。至2013年12月底,湖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5084千米 [30] 。省会长沙与湖南省13个市州全部实现高速公路相连,洞庭湖区国省道主要渡口一律改渡为桥,形成了以长株潭、衡阳、岳阳、常德、怀化等地为中心,联络湖南省各地99%以上的乡镇公路网。
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长株潭、衡阳、邵阳、岳阳,常德、郴州、怀化 [31]
2017年末全省公路通车里程24.0万公里,比上年末增长0.6%。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418.5公里,比上年末增加338.5公里。 [27]
铁路
湖南铁路交通较为发达,共有京广线、沪昆线、湘桂线、石长线、洛湛线、焦柳线、渝怀线等铁路共7大干线,醴茶铁路、瓦松铁路、韶山铁路、吉衡铁路、娄邵铁路、长株潭城际铁路等若干支线,以及京广客运专线、沪昆客运专线两大高速铁路干线,怀邵衡铁路、黔张常铁路等数个铁路新项目正加快建设,届时,湖南的铁路交通将进一步顺畅。
长株潭城际铁路,是连接长株潭城市群的城际快速铁路,项目于2010年6月30日正式开工建设,城际铁路全长96千米,共设21站,设计目标时速为每小时200公里,2016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全线共设21个车站,长沙市范围内共设12个车站:长沙站、树木岭站、香樟路站、湘府路站、汽车南站、中信新城站、生态动物园站、暮云站;长益常线共设开福寺站、滨江新城站、市府站、雷锋大道站。株洲市范围内设九郎山站、田心东站、大丰站、株洲、株洲南5个车站;湘潭市范围内设昭山、荷塘、板塘、湘潭4个车站。 [32-33]
2017年年末铁路营业里程4697.6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396.4公里。 [27]
轨道交通
截至2018年末,湖南省已开
长沙轨道交通规划图
通城市地铁系统1个,为长沙轨道交通,该系统运营线路共3条:1号线、2号线、磁浮快线,共设车站46座、换乘站1个,运营里程68.71千米。截至2017年8月,长沙轨道交通在建线路共有4条(段):3号线一期、4号线一期、5号线一期、6号线中段。
航空
民用机场方面,截至2018年末,湖南拥有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2个国际机场和
长沙黄花机场
常德桃花源机场、永州零陵机场、怀化芷江机场、衡阳南岳机场、邵阳武冈机场5个国内机场。
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现已开通定期航线80条,包机航线4条,可通往中国56个(包括台湾、香港)大中城市和日本、泰国、韩国、新加坡、越南等地,成为湖南对外开放的主要门户和中国民用航空干线的重要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