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27年来,雅居乐始终坚守“同理心”的理念,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不遗余力地兴教助学、扶贫济困,关注可持续发展,从各方面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业内专家曾表示,中国房地产品牌的发展壮大是很有可能的,从其以往的数据报表可以很好的看出来。
《投资时报》记者 杨帆
15年间走遍全球最贫困的18个国家和地区,深入最贫困人群的日常生活、工作、教育、健康等方方面面,尊重并理解身处困境的人们,采用实验性的方法,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因为在提升全球抗击贫困能力方面做出的有益探索和贡献,10月14日,阿比吉特路班纳吉、埃丝特路迪弗洛和迈克尔路克雷默三名共同摘得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曾说过,人类不是被问题本身所困扰,而是被他们对问题的看法所困扰。三位诺奖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也告诉我们,只有平等地尊重他人并看待贫穷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如何正确看待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样,在雅居乐看来,“同理心”是雅居乐待人处事的第一原则。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时候,首先要有这样一颗“同理心”,将心比心地尊重并接纳他人,坚持通过自身一点一滴的努力,让社会更加美好。
“同理心”:雅居乐企业社会责任核心理念
从1992年成立至今,雅居乐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始终不忘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一直秉承“同理心”的理念,致力于兴教助学、扶危济困和可持续发展等各项公益领域的事业。截至目前,雅居乐各项公益慈善捐款累计超过了17亿元。雅居乐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陈卓林先生屡次荣登“胡润慈善榜”,并多次荣获“中华慈善奖”。
作为公司创始人,陈卓林曾表示,“同理心”是雅居乐27年来坚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理念,也是雅居乐待人处事的第一原则。雅居乐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并非一味地去给予,而是把“同理心”作为核心理念,始终将心比心地尊重并接纳别人,然后通过自身一点一滴的努力,让社会更加美好。
在雅居乐2019年7月举办的“同理同行”公益主题发布会上,雅居乐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岳元表示,雅居乐的“同理心”不是“同情心”,不是源自同情弱者而去被动地帮助,而是因为自身感同身受而去主动地行动;更不是施助者对受助者的高高在上,而是对身处困境中的人们心怀尊重,以平等视之,然后接纳,互助与同理同行。
她还指出,“雅居乐希望大家一同感恩、一起传承,一路身体力行地在公益道路上走下去;希望通过一己之力,带动更多的人来弘扬‘同理心’的公益精神,为社会增添更多正能量。”
“同理通行”公益主题发布会
“为善最乐”: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成立27年来,雅居乐始终坚守“同理心”的理念,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不遗余力地兴教助学、扶贫济困,关注可持续发展,从各方面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在兴教助学方面,教师出身的陈卓林一直怀着一颗“兴教为国”之心。他表示,企业要大力支持国家教育事业,关心国家未来。他始终坚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发展教育才是摆脱贫穷的根本。因此,自成立至今,雅居乐在教育领域的捐赠累计已超过了8亿元,为全国许多地方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提供鼎力支持。
从2007年起,雅居乐开始先后设立“雅居乐地产奖助学金”“陈卓林伉俪教育基金会”“雅居乐教育基金会”等,资助寒门学子与教育机构,培育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在医学领域,雅居乐于2017年向中山大学捐赠1000万元,设立“中山大学—雅居乐慈善发展基金”;同时,向中山大学第一医院捐赠5000万元人民币,推行“雅居乐—柯麟新锐人才计划”,助力高水平人才引进和培养。
除了大力支持国内教育以外,雅居乐对于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承和普及也不遗余力。早在2008年,雅居乐便在“国务院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旗下设立了“雅居乐中华文化传承基金”,先后捐款人民币8000万元用于海外华文教育,改善了包括印尼、泰国、英国和德国等在内71个国家的100所华文学校的硬件设施,提升了数千名海外华文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扶贫济困方面,陈卓林认为,扶贫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使命。雅居乐始终坚守“同理心”理念,从贫困人群的角度出发,将心比心地考虑他们的需求,给予他们最需要的帮助。
2008年汶川“5路12”特大地震发生后,雅居乐心系灾区人民,共向灾区捐赠人民币1.56亿元,援建学校16所,是汶川震后捐款最多的地产企业。2012年,雅居乐捐款人民币8500万元用于支持广东落后地区的扶贫工作。2013年,雅居乐向中山市慈善总会捐款3000万元,资助三乡镇振华路改造工程,提升镇内道路通行力,完善交通环境。2018年,为了响应中央政府“精准扶贫”的号召,雅居乐又拨付专项资金,启动了产业扶贫计划,向云南、海南等地捐建及捐资人民币1.6亿元,支持当地基建、医疗及教育扶贫工作的开展。
此外,自2010年开始,雅居乐连续10年赞助港澳地区“饥馑三十”活动,员工们亲身体验世界上约4亿人在面对因战祸、贫穷或气候变化而成为饥民、难民时的感受,呼吁社会增加对他们的关注。
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雅居乐同样不遗余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2019年,雅居乐签署由商界环保协会发起的“低碳约章”,将依循《巴黎协定》制定渐进式的减碳目标,协力应对气候变化。相关人士认为,这些公益行为具有“杠杆效益”,会在后续的链条中撬动更多的社会效益。并且,雅居乐已经连续7年参与由香港环保团体“绿领行动”发起的“利是封回收重用大行动”,连续两年停止印制新利是封,并成为“星级环保利是封约章”的唯一成员,冀望进一步鼓励社会减少耗用纸张,以善用资源。
雅乐居捐资助学现场
“一生乐活”:“同理心”的文化土壤
8月5日,以“把握新时代文化脉搏 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全国企业文化年会(2019)在北京召开,公布并表彰2018—2019年度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和获奖企业。在一等奖的获奖之列,雅居乐“提升员工幸福感为主线的乐活文化”获得广泛关注,成功摘得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一等奖。这也是雅居乐首次获得国家级企业文化建设荣誉。
事实上,“同理心”不仅是雅居乐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理念,也是雅居乐“一生乐活”企业文化的最好诠释。
成立至今,雅居乐将心比心地平等对待并尊重每一位员工,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文化种子播撒在每一位雅居乐人心中,成为构筑长青基业的文化力量,也成为浇灌“同理心”理念、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深厚文化土壤。
一家企业的文化,往往与创始人的理念息息相关。陈卓林有一个著名的“三分人生论”:人生的三分之一给工作,三分之一给家人和自己,三分之一用在回馈社会上。但他同时说,这个三分人生论只适合于他自己,他说雅居乐同事们的三分人生论应该是三分之一献给家人,三分之一留给自己,剩下的三分之一给雅居乐。
不难看出,两个三分之一的不同之处,就是雅居乐企业文化精髓的最佳体现。设身处地地以一个员工的身份去想,这才是将心比心的平等与尊重。
为将快乐的文化理念落到实处,雅居乐创造性地打造了“乐家”“乐动”“乐创”等文化品牌。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体现公司对员工的温暖和关怀,激发员工为组织贡献力量。据最新满意度调查显示,2018年,在企业文化方面,员工满意度提升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