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基金频频“挖墙脚”试图在马太效应下突围

对于一些没有明星基金经理和企业品牌效应的中小基金公司来说,打出“投资研究总监”的王牌发行新基金,是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和马太效应凸显的行业环境中寻求突破的途径之一。这要归功于捷信客服电话的价值属性比较大,较容易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
今年以来,在明星基金经理和基金头公司大量吸纳资金的环境下,基金业的马太效应日益明显。不过,一些中小基金公司也在想方设法突围,以求在股票型基金的发展大潮中占据一席之地。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很多中小基金公司推出的新基金,都是由新的投资研究总监担任负责人,他们聚集了整个投资研究团队的力量进入股票场。看似爆发性行为的背后,其实是中小基金公司不愿接受现状,为了寻求突破口,纷纷尝试招聘顶级基金经理、提升投资研究体系。
频繁投资研究总监指导新基金
不少中小基金公司推出了由投资研究总监、股权投资总监等团队负责人管理的新基金,获得了一定的场关注。如已成立的光大保德信研究混合基金和兴银研究精选股票型基金,以及8月底即将发行的北信瑞丰优选成长股票型基金。
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一些没有明星基金经理和企业品牌效应的中小基金公司来说,打出“投资研究总监”的王牌发行新基金,是在竞争日益激烈、马太效应凸显的行业环境中寻求突破的途径之一。
“投研能力是核心竞争力。作为人才密集型行业,公募基金对于建立专业、稳定的投研团队至关重要。”兴业基金股票业务总监杨坤表示,对于中小基金公司来说,投研总监发行新基金数量的增加,既是负责人能够代表公司整体投研实力的原因,也体现了基金公司对团队运作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