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链派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你就这样出现,在我的世界里,带给我惊喜,情不自己。”用曲婉婷的这几句歌词来形容区块链的“爆红”再合适不过了,突然之间所有科技媒体都在报道区块链相关新闻,如果这时还不知道“区块链”都不好意思看新闻了。不过,在浏览了大量新闻后,发现这些报道的同质化很严重,大多在解释区块链的概念和发展历史,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吧!
链派查阅了大量资料,想给大家整点干货,搜集了区块链实际的落地应用案例,分享给大家。
在分享案例之前,曾看到一个清晰明了的区块链概念解释,也给对区块链概念科普一下。
区块链的本质就是分布式账本和智能合约。分布式账本就是一个独特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像一个网络一样,所有人都使用区块链就会建立一个生态系统。个人的分布式账本通过数学以及密码学,可以永远记住固定序列,事实内容不会被篡改。而智能合约是交易双方互相联系约定和规则,谁都不能更改,防止赖账。
一.柯达kodakone平台
柯达公司的胶卷相机估计留在很多人童年的记忆里,它是有130年历史的老品牌了。曾经被数码相机时代所淘汰,不过2013年完成重组重新上市、仅剩商业影像业务。2018年1月初,柯达宣布同wenn digital合作,利用区块链为摄影师创建一个加密的所有权数字账簿kodakone平台,计划利用区块链技术在图像与其创作者之间建立更强有力的联系。消息一经公布,柯达股价连续暴涨了330%,年初沾了区块链光的恐怕不止柯达一家。
二、曲龙团队信链
在互联网金融在繁荣发展的同时,由于成立的时间较短,自身风险防控能力较弱,信用评估、风险定价和风险管理等方面都不完善,问题事件不断涌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8年1月,以曲龙(大连市电子商务协会会长,2013年任百度联盟理事)为首的创始人团队(核心成员包括郑凯、百川、夫子)和澳大利亚u网董事长熊健一起开创了一个新的征信项目——即信链,信链通过激励机制调动各方的协同参与,并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互助协作机制、安全高效的记账机制、开源的民主共识机制,形成了一种开放式、普惠式、民主化的健全信用体系。
三、招行联手永隆基于区块链实现跨境人民币清算
2018年1月,成功实现了三方间使用区块链技术的跨境人民币汇款,这也是全球首笔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同业间跨境人民币清算业务。该业务的成功上线标志着区块链技术在该行进一步推向应用,三方机构的参与意味着该方案已经具备同业进行推广合作的基础。
区块链技术早诞生于2008年,其表现形式为比特币。到了2014年,比特币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然而其背后的技术——区块链却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从定义来看,区块链是一种新型去中心化协议,能够安全地储存各类交易数据,且这些信息不可伪造和篡改,可以自动执行智能合约,无需任何中心化机构的审核。从整个金融领域来看,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使得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金融资源配置中的重要节点,也有望促进现有金融体系和金融监管制度的改良。
总体来说,区块链技术的特征包括去中心化、非对称加密、可信赖、时间戳和智能合约五个特征。
去中心化指的是不存在中心化的管理机构,所有的用户都可以基于分布式的结构体系记录和验证数据,这也是区块链技术显着的特点。区块链技术让所有个体都有成为中心的可能,因此极大地改变了传统金融 的中心地位,从垄断性的强 转化为开放式平台。
非对称加密指的是区块链采用的现代 学技术。区别于传统加密方式,这种加密算法的“密钥对”是非对称的,所有的参与者都可以用公钥加密一段信息,而只有信息的发送对象才能用私钥进行解密。这类现代 学技术使得信息的私密性得到了保障,也使特定的人能够接收到信息。
可信赖指的是区块链技术中交易记录的真实性。在区块链中,修改交易记录相当困难,若无法得到51%的人的认可,修改就没有意义。此外,区块链实际上是以数学方式解决信任问题,参与者不需要知道交易对手的信用水平,不需要第三方机构进行担保,只需要信任一套共同的算法即可。
时间戳指的是参与者都可以在每个区块上盖上一个时间戳,以说明信息是何时写入的,以此构建出一个可以追本溯源的大账本,可为每一笔交易提供查找功能。这样便构建了一套不可篡改、不可伪造的数据库。
智能合约满足了一些无法预见性、非常规的交易需要,保证区块链能够持续生效。这套智能合约具有可编程化的特点,能够控制各项限制条件,省去了法律约束的成本。
首先,区块链技术需要海量的存储空间。区块链记录了系统由始至终的每一笔交易,并且每个参与者都可能在各个时间节点记录数据。在每个节点的数据都需要实时同步的情况下,存储压力和网络传输压力较大。对存储空间的容量要求可能会成为制约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
其次,区块链技术需要高能耗,其电力和硬件成本不可忽视。
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一个抗压能力较强的整体系统。在金融领域,如果每秒交易量超过系统的设计容纳能力,交易就自动进入到排队等待状态,造成用户体验的下降。
区块链智能合约的个性化和可编程化能够实现保险合同在分布式系统下的自动和自执行,极大地提高了保险交易双方的交互性。在保险交易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需求不同,交易模式多种多样,所满足的交易条件也千差万别。智能合约则大大降低了传统合约修改的法律和时间成本,其可编程化能够随意给交易合同添加限制条件,满足了不同的人对保险条款的不同需求。此外,区块链的分布性使得系统可以根据智能合约实际执行情况不断地实现自动重置和修正,保证模型实时客观地反应实际风险情况,合理调整赔付资金池,确保风险的可控性。
区块链 中本聪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信息技术课教学论文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论文医学影像技术论文医学检验技术毕业论文医学影像学技术论文
在区块链中,传统保险机构不再是强中心,相反,保险交易的每个参与者都可能是中心。这种“点对点”的互助保险平台,类似于一个个去中心化的组织,能够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安全可靠地在预先设定的业务规则下,以一套固定模式自动运行。在这种模式下,保险公司的角色已不再是传统的风险吸收者和处理者,而是变成了风险资金池的管理者。终,保险可能演变成去中心化的自治型保险,市场中各方在业务规则下各尽其责,打造一个透明、可信任、满意的保险社会。
国际金融危机加大了金融机构对自身业务的监管,传统的保险监管需要较高的合规标准和内控要求以降低风险,这大大增加了保险公司的成本,也限制了监管效率的提高。然而,风险水平却并没有得到显着改善,有效监管的形势依然严峻。在区块链技术下,监管模式将发生改变,有望以技术监管取代传统的制度监管。区块链采用的是多方验证的交互式共识平台,能够促进保险平台的自我监管,其信任机制大大降低了弄虚作假的可能性。交易参与者在各个节点都可以对保险业务进行参与和审批,监管将只需要对相关技术和平台进行查漏补缺即可,确保系统中的任何计算机都无法欺瞒系统。
传统的保险受到地域限制,只能在线下当面进行,其发展速度受到制约。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则实现了基于全网共识机制的跨区域的信息和价值的交流,模糊了地域限制,全球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参与进来,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流得到了强化,尤其是打破了信息的不对称性。此外,区块链的“时间戳”功能完整记录了交易过程,扩大了影响范围,缩短了时间周期,使得保险期限得以更加灵活,由此可以开发出更多保险产品,大大促进了保险行业的发展。
目前,区块链技术尚处于早期理论阶段,各项应用还刚刚起步。然而,我们无法忽视区块链技术可能给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的变革。尤其是在金融领域,再细分到保险领域,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可能会对传统保险行业的模式带来创新甚至颠覆,区块链的新型智能合约、信息和数据加密方式等也有望对保险行业进行改进,加快行业运作效率,从而使得保险行业更快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