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关法律如何规定应纳所得额的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应该这样计算: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其每年的收入总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各项法定扣除后的金额;而经营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每年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的区别
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它是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应纳税额,是指纳税人按“应纳税所得税所得额”的一定比例向国家缴纳的税额。简单的说,应纳税所得额是纳税计算依据,是所得额;应纳税额是所纳的税额。
三、降低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常用手段
1.合理运用税务优惠政策: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合理运用各种减免、抵扣、免税等措施,降低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例如,对高新技术企业、小型微利企业、研发费用等予以税收优惠。
2.开展慈善捐赠活动:企业可以通过向公益慈善机构捐款或者捐赠物资等方式,取得相应的税收减免,降低应纳税所得额。
3.降低成本、增加费用:企业可以通过降低成本、增加费用等方式,减少应纳税所得额。例如,采取节能减排、环保治理、职工培训和福利待遇等方式,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士气,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
4.合理规避税负:企业可以通过通过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利润转移、跨境投资等方式,合法合规地规避税负,降低企业应纳税所得额。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必须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降低应纳税所得额,避免以不正当手段进行逃税、偷税等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