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爱》影评:坚贞的信仰

个人的生活经历往往都是提供灵感或作为题材蓝本的最佳选择,真实自然而具有说服力,而从中所受启发后的悟性和感慨同时也是强化影片内涵的一种有效来源,渗透出来的那种微妙的共鸣感更是带给观众内心触动的强化剂,就像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深深地激发出了青春懵懂时单纯的情怀及对过往逝去时光的无限追忆之情,表面看就是部普通的纯爱片,但却拨动了被观众久久抛之脑后而逐渐淡忘的那根最为纯净的情丝,这是九把刀的个人经历,但他却把沈佳怡带进了每个人的心中,成就了集体性的追忆和憧憬。电影《爱》同样如此,钮承泽把从过往自身的经历中所悟出的感情观巧妙的融入片中,在一个最具象征性的时期,以过来人的姿态带给了观众一种趋向于完美的单纯思想和情结。
影片由三段故事组成,通过对不同年龄层及背景上的设定分别对“爱”进行了诠释和理解,不乏笑料百出,同时又温暖人心。由彭于晏饰演的阿凯和郭采洁饰演的小霓本是一对亲密的男女朋友,而陈意涵扮演的宜珈则带着他们共同朋友的身份偷偷爱恋着阿凯,在一次阿凯和小霓吵架后,出于安慰宜珈和阿凯发生了一夜情,随后宜珈发现自己怀上了阿凯的小孩,这使三人陷入了无限挣扎和痛苦的深渊。但最后无尽的埋怨、愤恨、失望和悲伤都被爱所化解,小霓还是因为爱,克服了心里的重重障碍,懂得了释怀,选择了包容、理解和原谅。
赵薇扮演一个在中介公司上班活泼开朗有些大大咧咧的单亲妈妈小叶,在一次工作中结识了来自台湾单亲家庭有些傲慢和冷漠的阔少那先生,两人闹出了不少笑话,赵薇更是重拾了“小燕子”的本色,从起初误会连连相互看不来,到后来的深入了解和相处,两颗疏远的心慢慢地走到了一起,在警察叔叔的推波助澜下,更是成全了一个单亲小孩想要个爸爸的愿望。同样是爱,往两个在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的内心注入了温暖和幸福,同时也成就了一个破镜重圆式的美满家庭。而豆导对于片中小叶和那年生身份背景的巧妙设定,似乎也表达出了一种“两岸本是一家亲“的真挚情感和美好期望。
另一段则由豆导亲自上阵,扮演一个中年富豪陆平,由舒淇扮演的年轻貌美的柔伊则是他的女友,起初柔伊徘徊在陆平和那先生之间,视爱情为一场随意的游戏,尽情的享受着源源不断的物质生活,而正是对这层物质需求的依赖,才麻木的维持着她与陆平间那层单薄而脆弱仅剩性交的伪爱情,直到遇到了阮经天扮演的单纯青涩而有些口吃的少年小宽,才让柔伊体会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源自内心的一种很纯粹的冲动和愉悦,超出物质价值无限倍的精神享受。而陆平最后的成全与祝福,也让柔伊有了勇敢大胆追求自我幸福的勇气,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整体来看影片还是有很多不合乎情理的地方,但就是这么三段简单而俗套的故事,犹如一股神奇的魔法,却让人看着很舒服很享受,不断蹦出来的笑料让观众乐开了花,而蕴含其中的爱情清新而又浪漫,通过不同角度对爱的诠释更是深入人心,即使植入的广告很显眼,小霓大方得有些出人意料,柔伊转变得有些匪夷所思,变红娘的警察叔叔竟阴魂不散的成全了一段现实版的童话爱情,但依旧能让大多人发自内心的对电影给予满意二字。影片的主题万变不离其中讲得依旧还是关于爱情的那些事,也许有人会抱怨很没新意,有些偏激的人更会觉得为了表达自身对过往经历的感受,牵强的塑造出三段俗套的爱情小品,略显刻意,但我们不免扪心自问,在现实的浮华和诱惑面前,是否依然还能像《爱》一样清醒的保持着对爱的那份纯粹和坚定?
在庸庸碌碌压力重重的生活中,有些人会犹如毒瘾发作般无法脱离对物质的需求,对爱情早已麻木和无谓,有些人会将爱情完全化等于性,不负责的只为满足自身日益膨胀的生理欲望,视为一种暂缓乏味苦闷生活的兴奋剂,有些人会因个人经历的作祟逃避或远离爱情,只为保护自身脆弱的内心或维持自我满足的生活模式,而有些人则会因爱情所触发的愤恨和悲痛,一直选择散失理智的主观情绪。然而就是《爱》的出现再次往浑浊而充满污垢的现实注入了一股温暖、真挚而清新的力量,再次发出提醒的警讯。爱,可以挣脱物质的束缚,超出性欲的满足,勇敢的表达自己,追随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大方给予谅解和宽容,是一种可以舍我的成全,更是一种无尽而伟大的力量。
随着《海角七号》、《艋舺》、《那些年》和《爱》等电影的大红大紫,台湾电影正在不断地崛起,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在内地市场也逐渐打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从近些年的台湾电影中我们始终能看到一种诚意和他们对于电影的坚持,即使有些台湾电影被人吐槽得再烂再俗套,但总能从作品中看到他们对于自身文化和电影的尊重与宣扬,有很显著的个人特色和风格,另一方面在巨大的诱惑面前,保持最真实的自我,就像豆导讲的那样尽量努力而克制的做自己,试图让电影保有一贯的纯粹感,同时也是对自身和观众负责的一种表现,这正与内地电影恰恰相反,越拉越大的优势也就明显的体现了出来。而从豆导的这部《爱》中,似乎也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坚贞的信仰,不仅仅是对爱,还有他对于电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