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工作环境是指人在生产活动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微气候、光、色彩、噪声、振动、加速度、超重、失重、异常气压、电离辐射以及非电离辐射等物理因素。社会环境主要包括群体协作、人际关系、安全文化、风俗传统等文化因素。 
二、微气候环境及优化设计
1.工作环境中的气候称作微气候,包括工作环境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风速)和热辐射。微气候读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热交换具有重要作用,是决定人的作业效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因素。 
不适微气候造成的心理状态不佳,会使人责任感和生产积极性受到消极影响,另外,不适微气候造成的体能下降也会使人工作力不从心。研究表明,最佳的工作环境温度是20°左右,这时作业效率最高,出错率最低,过高或过低都对作业效率和出错率有影响。 
2.微气候环境的优化设计: 
1)高温环境作业的优化设计。高温环境作业的优化设计主要从技术、保健和生产组织三方面进行。 
⑴技术措施。主要有隔热、散热和排热等措施 
隔热主要通过合理设计工艺流程和屏蔽热源来实现 
散热主要通过降低湿度和增加气流速度来实现 
排热主要通过换气和释放冷气来实现 
⑵保健措施 
合理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 
合理使用劳保用品 
进行职工适应性检查 
⑶生产组织措施 
合理安排工作负荷 
合理安排休息场所 
职业适应 
2)低温环境作业的优化设计。低温环境作业的优化设计可以从技术、防护和提高工作负荷三方面进行。 
三、噪声与振动环境及优化设计
1. 噪声作业环境的优化设计包括如下: 
噪声源的控制 
噪声传播的控制 
个人防护 
音乐调节 
2.振动 
由于振动干扰视觉,影响手的动作,精力也难以集中,从而造成操作速度下降、作业效率降低,诱发事故。很多情况下,振动是不能完全消除或避免的,对振动的防护主要是如何减少和避免振动对作业者的危害。 
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技术措施。通过工艺设备、操作方法以及改进作业工具和加装减振器等措施,可以减轻振动的强度。 
租住管理措施 
保健措施 
四、光与色彩环境及优化设计
工作环境中照明的优化设计,要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要达到眼睛舒适和视觉优良的效果,就必须保证照度适宜、照明均匀、稳定、适当的亮度对比等要求。 
具体如下: 
适宜的照度,避免眩光 
照明的均匀性 
照明的稳定性 
光色效果和光源选择 
亮度的对比分布 
五、工作环境中色彩的优化设计
1.工作环境用色 
颜色应考虑颜色的生理和心理效应以及工作环境的用途和性质; 
明度;任何工作环境都要有合适的明度。明度不能太高和太悬殊; 
彩度;彩度不能太高,否则将给人以强烈的刺激,令人感到不安,并分散注意力。除警戒色,一般在设计时都要避免使用彩度高的色彩。 
2.机器设备和工作面用色。机器设备的主要部件、辅助部件、控制器、显示器的色彩应按规范的要求配色。为了防止误操作,主要部件、可动部分和特殊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应涂以特殊色彩。 
3.安全标志用色与技术标志用色 
4.其他方面用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