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期的台湾,茶叶是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品,也促进了台湾北部的发展,将产业重心从原本的南部移转到了北部,对后来台湾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台湾早有野生茶,根据诸罗县志记载:台湾中南部地方,海拔八百到五千尺的山地,有野生茶树,附近居民采其幼芽,简单加工制造,而作自家饮用。
而根据淡水厅志中记载:猫螺山产茶,性极寒,蕃不敢饮。这种野生茶就是所谓的山茶,仍可以在台湾中南部山区发现这种野生茶树,但与台湾农民栽种的茶树在品种上并无相关。台湾所栽种的茶树品种,是距今两百多年前由福建移民所带来的,而台湾早期的制茶技术亦是由福建师傅所传授。台湾所产制的乌龙茶、包种茶等茶类,其产制技术皆来自中国福建省。
东方美人茶原称膨风茶,膨风是台湾俚语吹牛之意,相传早期有一茶农因茶园受虫害侵食。膨风,是把气吹进某种囊状的容器中,使其膨胀起来的意思,正是和老百姓平常说的吹牛皮相似。台湾省在日据时代,日人以统治者的姿态,在生活上极尽享受之能事。
高级人士对于养兰和饮茶,极为讲究,但求东西好,不计价钱高,所以在比赛中的极品乌龙茶,贵到一斤可以换十二包白米当时台湾的民风极为俭朴,物价又低,听说有这种吓人的贵茶叶,民间都不相信,便识之为膨风茶——吹牛茶,意谓实无这种贵茶,不过是吓唬人而已。有些研究闽南语的人,认为膨风应为膨亨。又古人也常以大腹彭亨,来形容诸如弥勒佛般的大肚皮。
东方美人亦有福寿茶之称,传为谢东闵先生所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