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铃草的产地分布,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繁殖培育,景观用途

·名称:风铃草
·别名:
拉丁名:campanula medium
·科名:桔梗科
·属名:风铃草属
产地分布:原产欧洲南部,我国有栽培。
形态特征:二年生草本,株高50-120cm,茎粗壮,有糙硬毛。基生叶卵状披针形,茎生叶互生,矩圆状披针形,略抱茎。总状花序顶生,花冠筒状似铃,花色为白、蓝紫、淡红等色,花期5-6月。蒴果,种皮色彩和花色具相关性,种子褐色则花色蓝紫、种子白色则花白色,果熟期7-9月。
生长习性:喜光,耐寒,忌炎热,在石灰质碱性土壤中也能生长良好,在盆瘠干旱地生长较差。
繁殖培育:播种繁殖,春播和秋播均可。也可用分株和扦插法繁荣昌盛殖。出苗后经间苗、移植、肥水管理,一般当年只长枝叶,不开花。植株经过保护越冬后,至翌年5月定植,株距60cm。生长期间需多施肥水,入夏后进入花期。盆播则移植一次后上盆,苗长大后再换盆在冷床越冬,翌年经栽培管理后,于第三年夏季才进入花期。
景观用途:为优良的盆栽观赏植物,也可作花坛、花境背景材料及林缘丛植,还可作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