栝楼透翅蛾防治

栝楼透翅蛾(melittiabombyliformis cramer)幼虫为害栝楼的藤状茎,多从近地面处钻入茎内,逐步将茎髓部吃空,造成茎部畸形膨大,形成虫瘿,严重影响营养物质和水分运输,产量下降。
形态
雌虫体长20~22毫米,头部暗褐色,杂有黄色鳞毛,触角球杆状,喙发达。后足生有丛毛,雌虫丛毛背面黄色、红棕色相间,腹面棕色、黑色相间;翅透明,散生白色鳞片,前后翅翅脉、翅缘黑色,缘毛暗茶褐色。卵半球形,红褐色。成长幼虫体长约32毫米,头部及前胸背板黄褐色;气门黄褐色,背中线、气门线灰白色。蛹初为红褐色,后渐变为深红至暗红色,有光泽。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下3~6厘米处作茧越冬。次年6月越冬幼虫化蛹,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7月下旬至9月中旬幼虫在栝楼茎秆内取食为害,每株栝楼能形成多个虫瘿,使植株长势减弱。9月下旬老熟幼虫陆续离开虫瘿,入土作茧或钻入前一年的老茧中越冬。
防治方法
①冬季翻土毁茧,减少越冬虫口。
②7月上中旬成虫羽化高峰时,用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在早晨成虫活动能力较弱时喷茎叶,杀死成虫以减少产卵量;防治幼虫应掌握在7月中下旬幼虫钻蛀茎秆前,用2.5%敌杀死2000倍或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在茎部喷雾或浇泼。③9月上旬在植株四周喷施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防治离开虫瘿入土越冬的幼虫,以降低次年虫口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