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宣威市海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宣威火腿的历史渊源及其演变

在山青水祖国西南气势磅礴的云岭山脉乌蒙山麓,闪耀着一颗璀灿的明珠,它秀,物产富饶,阡陌流金,人杰地灵。这就是邓小平夫人卓琳的故乡,著名的云腿之乡———宣威市。
宣威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是入滇的重要门户。与贵州省相邻,距昆明238公里,国土面积6075平方公里,总人口128万,是云南省人口最多的县(市)。川滇公路、贵昆铁路穿腹而过,是连接滇、黔、川的交通枢纽。宣威地理位置优越,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全国重点商品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市)之一。也是云南省重要的早粮、生猪几能源、电力的生产基地。驰名中外的宣威火腿就出产于这里,因此宣威被誉为云腿之乡。
勤劳的宣威人民除以旱地作物生产为主外,还有饲养生猪的传统习惯。利用乌蒙山区丰富山茅野菜、玉米、荞麦、土豆、小麦和箩卜等谷物为饲养原料,经过一年以上的饲养期,形成当地特有的土猪,以新鲜的猪后腿为原料,于隆冬腌制,生产加工出闻名中外的宣威火腿。这既是宣威人的骄傲,也是云南乃至全国的骄傲。
宣威火腿成名于清朝雍正年间,著名于二十世纪初邓小平夫人卓琳之父浦在廷先生当时将宣威火腿加工成罐头食品,销往国内许多市场及东南亚各国。孙中山先生为其亲笔题词“饮和食德”,自此,宣威火腿的名声飘扬五洲四海。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带动下,宣威火腿的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除自食之外,每年可提供近万吨火腿供应市场。不仅增加了经济效益,而且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随着宣威火腿生产销售情况的变化,致使火腿加工企业得到较快发展,在以宣字牌、海汇、升达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到目前为止已增加到数十个生产加工企业。但是,就当前生产加工宣威火腿的情况看,第一是社会上的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用其它地方的火腿冒充宣威火腿,以假充真。另外一些人,不按传统方法腌制、加工宣威火腿,以劣充优。还有一些人跑到外地去加工宣威火腿。宗合上述,如果不加强对宣威火腿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提高消费者对火腿的鉴别能力,增加宣传力度,必将影响到宣威火腿的美好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