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的行为可以分为很多种,其中对于犯罪过失的情节,也能够分为两种,一种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一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那么犯罪过失的概念?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犯罪过失的概念
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犯罪过失分为疏忽大意过失和过于自信过失两种情况:
(一)疏忽大意的过失,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二)过于自信的过失,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二、鉴别犯罪过失和犯罪故意的办法
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即为过于自信的过失,反之,不能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的,则属于间接故意。
(一)行为人是否同时认识到了阻碍结果发生的主客观条件;
(二)行为人是否有实际根据和理由,认为这些条件是存在的;
(三)在事先和事中,行为人是否有利用这些条件积极阻止结果发生的倾向和行为;
三、过失犯罪与犯罪过失的区别
刑法第15条第1款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据此,过失犯罪是在过失心理支配下实施的犯罪。犯罪过失,则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过失犯罪与犯罪过失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犯罪过失的概念的相关内容,对于以上的相关知识内容,想必大家有一定的了解了吧。如果你有不懂的地方或者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请及时咨询律师处理,提供专业律师,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