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展机遇和挑战
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物联网已成为新一轮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 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去年年底,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 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为规划)的出台,标志着物联网在中国真正开始从概 念研究走向实际开发和运营。 衡器行业立足于称重传感器,提升于称重仪表及外围信息化设备,其发展与工业、农业及服 务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行业特殊性使得衡器企业在物联网“十二五”规划发展中将赢得更 多的机遇和挑战。
规划中提到的九类典型重 点应用领域工程中,至少有三类与目前衡器应用密切相关:①智能 工业,具体涉及到生产过程控制环节、制造供应链跟踪环节等;
②智能物流,具体涉及到配送管理环节、安全追溯环节等;
③智能交通,具体涉及到智能化管控环节等。
充分发掘衡器系统在物联网重 点应用领域,特别是上述三类领域的应用特色,在国家政策大 力扶植的大环境下,基于称重传感器和称重仪表所构建的物联网感知层平台,发展灵活易用、兼 容性强、稳定性好的物联网网络层和应用层平台,将有利于实现衡器整体设计水平和应用水平的 提升,同时也有利于摆脱目前国内衡器行业白热化的低价竞争困境,走出一条健康发展之路。
2 称重仪表与物联网的联系
2.1 物联网概念及构架
物联网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 层意思:第 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 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具体而言,物联网指的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 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的,如贴上 rfid 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 线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云计算的软件运营等 模式,在内网、专网或互联网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 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 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 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不能把传感网或 rfid 网等同于物联网。传感技术、rfid 技术都仅仅是信息采集技术之一。 除传感技术和 rfid 技术外,gps、视频识别、红外、激光、扫描等所有能够实现自动识别与物物 通信的技术都可以成为物联网的信息采集技术。传感网或者 rfid 网只是物联网框架下的局部应 用,而不能揽括整个物联网。
物联网并不是高深的空中楼阁,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很多初级的物联网应用早已在我们身 边实现并服务着。物联网理念就是在很多现实应用基础上推出的聚合型集成的创新,是对早就存 在的具有物物互联的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系统的概括与提升,是从更高角度来规划物物互联 的发展格局。
物联网既可以是我们平常意义上的互联网向物的延伸;也可以根据现实需要及产业应用组成 局域网、专业网。现实中没必要也不可能使全部物品联网;也没必要使专业网、局域网都必须连 接到全球互联网共享平台。今后的物联网与互联网会有很大不同,类似智慧物流、智能交通、智 能电网等专业网、智能小区等局域网才是物联网真正很大的应用空间。
物联网本身结构复杂,主要包括三大部分:首先是感知层,承担信息的采集,可以应用的技 术包括智能卡、rfid 电子标签、识别码、传感器等;其次是网络层,承担信息的传输,借用现有 的无线网、移动网、固联网、互联网、广电网等即可实现;第三是应用层,实现物与物之间,人 与物之间的识别与感知,发挥智能作用。
2.2 物联网关键技术与称重仪表的结合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是感知层中的技术,从现在阶段来看,物联网发展的瓶颈就在感知层。 国际电信联盟(itu)将射频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列为物联网关 键技术。
2.2.1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射频识别技术是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该技术的商用促进 了物联网的发展。它通过射频信号等一些先进手段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有利于人 们在不同状态下对各类物体进行识别与管理。
射频识别系统通常由电子标签和阅读器组成。电子标签内存有一 定格式的标识物体信息的电 子数据,是未来几年代替条形码走进物联网时代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技术具有一 定的优势:能够 轻易嵌入或附着,并对所附着的物体进行追踪定位;读取距离更远,存取数据时间更短;标签的 数据存取有密码保护,安全性更高。rfid 目前有很多频段,集中在 13.56mhz 频段和 900mhz 频 段的无源射频识别标签应用常见。短距离应用方面通常采用 13.56mhz hf 频段;而 900mhz 频段多用于远距离识别,如车辆管理、产品防伪等领域。阅读器与电子标签可按通信协议互传信 息,即阅读器向电子标签发送命令,电子标签根据命令将内存的标识性数据回传给阅读器。
rfid 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称重仪表 通过内部串口(如 rs232,spi 等)与 rfid 读写设备连接,由特定的通讯协议解析,即可实现 rfid 电子标签的读写,其技术难点主要在于读写设备的通讯协议各有不同,兼容性和稳定性需要 经受应用现场的考验。
2.2.2 传感器技术
传感技术同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一起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传感技术的核心即传感 器,它是负责实现物联网中物、物与人信息交互的必要组成部分。传感器有许多类型,如图像传 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称重仪表所涉及的传感器是应变式压力传感器,主要传输重量信号。根据传输数据类型的不 同,该传感器有数字和模拟两种类型。数字式称重传感器具有好的计量校正功能和防作 弊功能, 是目前称重传感器的发展方向,与之所匹配的是数字式称重仪表,如上海耀华的 xk 3190-ds3 仪 表,此类仪表除了稳定可靠的计量性能外还具有丰富的外接通讯口,可实现与外围网络的数据交 换和控制,使其在实际应用中接入物联网成为可能。
2.2.3 智能嵌入技术
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应用系统对 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它一般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外 围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用户的应用程序等四个部分组成,用于实现对其他设备的控制、 2监视或管理等功能。
目前,大多数嵌入式系统以控制器为核心,与监测、伺服、指示设备配合实现特定功能。如 称重仪表就是典型的嵌入式系统,其控制器分为 51 单片机、arm 处理器、intel 处理器等多种类 型,依据所实现的功能合理配置,可实现系统的性价比。
3 称重仪表在物联网体系的应用方案 针对称重仪表在物联网体系,尤其是智能物流里涉及配送管理环节及智能工业里涉及生产过 程控制环节的应用,这里列举 2 类典型应用方案。
3 工业控制领域
上海耀华的控制仪表 c8+可方便地与多达 8 个 350ω的电阻应变式传感器连接,组成配料秤、 定量包装秤、分选秤等,行业适应面广,可灵活设置成加法秤、减法秤、分选秤三种控制模式, 并具有丰富可靠的通讯接口、串行打印接口以及控制输入和输出接口,可方便的与 plc(可编程 逻辑控制器)、dcs(集散控制系统)或 pc 机互联,并可配合工控触摸屏和组态管理软件,构建 智能控制平台,有效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提升企业工业自动化水平。
如图 3-4 所示的工业应用系统,c8+控制仪表、中航称重传感器、配料打包机构成基本配料系 统,再加上 plc 控制器,后台服务器、工控触摸屏、打印机、大屏幕显示、三色报警灯等外部设 备,可以构成功能更加完善的配料系统,实现工业配料的精 准控制及配料监测和数据库存储、查 询及打印功能,同时,配料产品包装采用信息可追溯的 rfid 电子标签体系(包含 rfid 标签打印 机、rfid 读写器、rfid 标签等),为产品后期加工及流程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也为外围物联网 应用服务的提升提供软硬件保证。
4 小结
物联网存在并发展于我们身边。结合物联网发展的特点和关键技术,称重仪表需要在未来几 年针对典型应用领域进一步提升接口兼容性、信息处理能力、应用扩展能力,满足不断发展的物 联网服务需求,希望对于引导称重仪表提升整体设计水平和应用水平,摆脱目前国内白热化的低 价竞争困境有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