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文化大散文:马安民《老班章》(18)“三爬”老班章

原编者按:作者倾情描写了老班章村前村长“三爬”,一个哈尼族汉子生动地跃入了读者的眼帘。他热情好客,家里随时高朋满坐;他诚恳耿直,言语和行动中透出不谙世事;他心比天高,妄想社会江湖都会遵循班章规则;他恪尽职守,做了一个村长应该做的事,那就是如作者所说:“三爬”对老班章最大的贡献就是在老班章最困难的时候引进了有实力的“陈升号”。从此才改变了老班章人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老村长“三爬”的命运!
“三爬”老班章
在今天的普洱茶界,如果有人不识老班章茶,就可以说不是茶界之人。而如果说,茶界之人必识老班章茶,那也未必。
因为老班章茶是千人千味,同一茶区不同的时段采摘,不同的杀青,不同的揉捻等后期工艺,都会形成不同的口感。
正是这种变化无穷的茶感,让老班章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更让茶人充满了好奇。
为了破解这些悬念,许许多多的茶人亲临老班章,一定要揭开老班章茶这块神秘的面纱。
去老班章做茶,除了茶以外,不知不觉,有一个人的名字会不停地被人念叨,这个人的名字就是“三爬”。
“三爬”在2002年到2008年间任了老班章村的两届村长。
这六年时间,恰好是云南普洱茶由兴盛跌入低谷的六年,然而,老班章茶正是在这种“跌宕起伏”期间平稳过度。
有一句俗语叫“乱世出英雄”,或许就是这几年时间的平稳过度,使老班章茶坐上了“茶王”宝座,而老村长“三爬”也成为老班章村的“乱世英雄”。
所以,至今在老班章做茶的资深茶人,说老班章必讲“三爬”。我也是在这种情势的推动下,上门拜见了这个老班章村的英雄。
见了面后,你就会打消传说中的英雄概念。
“三爬”个头不高,待人非常谦和,或许他的名气已经和老班章茶紧紧地联结在一起,所以,到老班章村的人,都要去和他一会,而且会他的人都是有些来头的,有从美国及香港、澳门、北京等等地方来的人,不停地接待,使他忙得像哈尼族抽打的陀螺,不停地旋转。
见到他的那天,他那沙哑的声音告诉我,他对那些客人讲了不少的话,或许有些话就是不停不停地重复。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开心地聊了起来。首先是我说:“‘三爬’村长,我听有些村民对我说,你是历届老班章村长中最有水平,对老班章贡献最大的村长。”
本来这是我的一句恭维话,他竟然高兴地笑了起来。然后对我说:“当干部嘛,就是要有热情,对大家的事就要热心去做,虽然我三十二岁才当村长,但是,我十六岁就做了青年的领导。”
这种毫不客气的自我介绍,我倒认为“三爬”是一个直爽的汉子,直爽的性格中,还袒露出敢说敢当的豪情。
我主要是想了解“三爬”在任村长的几年中所做的事情。谁知,他竟然一股脑地给我讲了许许多多的事情。
首先是陈升号
他对我说:2007年,老班章的茶叶不知什么原因,一开春就跳到1700元,连我都吓了一跳。当时,新班章、帕沙、贺开的茶价都没有超过200元,你说,老班章这个茶价吓不吓人?
问:1700元的价格有没有人买?
“三爬”:一开始还是有人买,买的不多,大概就只有两三个客户买走,许多老客户都是在观望。到了下半年,等待观望的客户都走了,老班章村家家户户都堆着卖不出去的茶叶,还全部都是春茶,估计有数十吨吧。
问:你作为村长如何办?
“三爬”:急啊!当时老班章村有车的人家不多,又没有更好的促销手段,只有干瞪眼。或许是运气,那天我去新班章村,正巧见着陈老板,就是陈升号的老板,我们两个可能就是缘分,一见如故,陈老板的面相好,乐呵呵呢,我一看他那个样子,就晓得是大老板。
问:你怎样和陈升和交流呢?
“三爬”:我给他讲了老班章当时的情况,其实,陈老板非常懂茶,他也特别喜欢老班章茶。讲着讲着,我两个就有了合作的愿望,我还是给他设了一个门槛,让他把老班章村民的茶一次性全部收完。
后来,不用“三爬”讲述,陈升号和老班章村的缘分就此结下了。
走进老班章村,一个占地很大的茶叶初制所——陈升号,是老班章村的最高点,特别醒目。至此,这个在云南颇有影响的普洱茶企业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了老班章茶的代言人。
一说老班章,必有陈升号;一说陈升号,必有老班章。这一段解不开的情缘,那么架起这座桥的人,就是“三爬”。
由于陈升号的直接介入,与老班章村签订了三十年的包购包销协议,这就是当时省、州、县各级政府推崇的“企业+农户”的模式。
陈升号和老班章的联姻,也使“三爬”这个推手声名鹊起。所以说,资深茶人认识老班章茶,必知“三爬”,就是这个原因。
其次是创立“三爬老班章”的品牌
2009年,全国的普洱茶市开始回暖。
然而,“三爬”毅然决定,不当村长,要走出村寨,去外面的世界由老班章人创建一个老班章自己的品牌。
或许他这个人在老班章村想法超前,他的倡议没有得到其他人的响应。于是,“三爬”一个人到勐海县城成立了“三爬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他创建的品牌就是在圆茶包装的下面签有他的大名“三爬”两个字,茶界俗称为“三爬老班章”。
他的举动创立了两个第一。
一是他是他们“标突阿谷仙资子”家族第一个创办现代公司的人。
二是老班章村一百多户村民中第一个在勐海县创办公司的人。
现在,在勐海县的繁华地段,兴海花园小区邻河的那排商铺,门头上还挂着“三爬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招牌。
这里是当年“三爬”创业开张的旧址,挂在门头上的“招牌”,经过风吹雨打,已有些斑驳。听旁人说,“三爬”的公司早已搬走,只是痕迹还留在这里。
不知是“三爬”的影响,还是兴海花园小区属于勐海县的高档小区,很多富裕起来的老班章人都在这个小区或者是附近买铺买房。
现在很多要到老班章村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去那里找车上老班章村,这里俨然又成了一个老班章村驻勐海的联络站。
我听“三爬”的妹妹“三陪”对我说,他哥哥茶叶公司开张的那天,来他们家的人真是多极了,全国各地的都有,还有来自港、澳地区以及国际友人,送出的礼物价值都在二十多万元。
我没有见过那个场境,但是,“三爬”的人气肯定很旺,来他那里的人,一拨接着一拨。
当村长,他管着的是这个山头和与这个山头相关的人,已经是个小江湖了,办公司,他走进的是社会或许说是更大的江湖。
他创建了一个品牌,叫“三爬老班章”。
这一个品牌名气很大,但是在市场上假冒最多的也是这个品牌。曾经有记者在市场上碰见过这样的事情,在市场上,茶饼正面有“三爬”签字的老班章茶,一片茶也只卖几十元。
这种市场的乱象也让“三爬”头痛不已。
也许是老班章的名气和“三爬”捆梆在一起,所以,假冒肯定避免不了,这是因为利益所致。这样的现实情况,让“三爬”这种小型公司束手无策,也无力改变市场上的这种乱象。
其实,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假货越多,说明市场有这个需求,要买真货必须要找“三爬”,这又是一件好事情,反而促成了“三爬”品牌的快销。
但是,市场还是有它的必然规律,假货真货的并存,是一把双刃剑,就像李逵和李鬼同时存在,李逵主持正义,李鬼杀人越货,真假自有公道,但有时假货必然会危及真品,这就是双刃剑的要命之处,要么毁灭,要么新生。
不管怎么说,“三爬”不拘现状,敢于走出来,带着民族的危机感和使命感,重新做一件这个家族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而且做得还不错,可喜可贺。
现在很多老班章村人,也在勐海县城买房买铺,铺面开成小小的商号,也走上了一条商道,不知是受“三爬”的影响,还是开放的老班章受外来的风吹动了春心,觉得自己这个民族也要追逐时代,也要赶赶潮流。
在商海最先扑腾的“三爬”,也开始对自己的公司有了一个宏观的规划,这也许是他的未雨绸缪。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要有一种忧患意识,特别是老班章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识还应该更强烈些。
这样,就和醉生梦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而“三爬”的忧患意识是最强烈的,他考虑的已经不是单纯地靠那片传奇的黄金叶作为支撑他生活、生命当中唯一的支点,他又在老班章村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现在已经撂荒的地方,做了一个生态农业基地。
那天,他让他的儿子“爬大”,带我去参观他的那个生态基地。吉普车启动后,沿着颠簸的土路,转进了老班章村的另外一片山林,这里没有茶树,是哈尼族祖祖辈辈刀耕火种的轮歇地,“三爬”的生态园区就建在这里。
山脚是新开挖出来的鱼塘。
老班章的山水就是那么神奇,在山脚,只要你挖下去就会出水。通过简单的筑坝,一个波光粼粼的鱼塘就呈现在眼前,鱼塘边的缓坡被推成了梯状的平地,在平地上盖起了简单的饲养场,养着鸡、鹅、鸭和东瓜猪,撂荒的土地上还种满了苞谷,这些苞谷就是饲养场的饲料。
这个基地虽然还不具规模,但已成雏型。
“三爬”对我说,他已经投资了两百多万元。
在返回的路上,我和“爬大”聊天得知,他才刚刚新婚,妻子是有一次他意外受伤住院时认识的一个护士,也是哈尼族,现在已经辞职,按照他父亲的安排,将来这个基地和茶园就由他来管理。为了提高他的业务水平,父亲给了他十万元钱,让他去收购真正的古树茶,进行真正“实战”训练。
这次训练,真的让他这个随着茶树长大的人用心去辨别什么是真正的古树茶。
而在县城的那个公司,将来就由他的妹妹主管,形成产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
对于“三爬”的这种安排,让我吃了一惊。从年龄来讲,“三爬”的年纪正是一个男人精力和体力最旺盛的时期。
但是,从家庭结构来说,儿子结婚后,他马上就有辈分升级的可能,从这方面来说,他的这种安排似乎又更有些合理性。
其实,归结一个宗旨,我想,这些安排凝结在“三爬”心头的还是那种忧患意识。
纵观他人生的几个亮点,引进“陈升号”,打造老班章,不拘现状,勇于开创一种全新的生活,这些都是他未雨绸缪的前瞻性。
当你听到他现在还是年轻力壮的时候,就把两个儿女的人生大路规划了,还拿出钱让他们去历练,你骤然觉得,“三爬”的未雨绸缪已经规划到儿女的身上,这也是“三爬”的路数,也就不足为奇了。
应该说,“三爬”在哈尼族中,也算一个民族的佼佼者,在老班章村,也算一条敢说敢做的硬汉。
但是,前段时间,在新班章村,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和他一起喝酒,那天,他喝多了,或者是心中有太多的憋屈,他竟然流泪了,这让许多认识他的人感到吃惊,他们不可想象,这个刚强的“三爬”竟然会流泪!
其实,做男人不容易,在当今世界上,有多少人了解男人的伤悲,再坚强的男人,也会有脆弱和疲惫的时候,就算是英雄,他的内心深处一定也会有痛苦和心酸。真正的英雄会流泪。
通过和“三爬”的交流,我认为,“三爬”对老班章最大的贡献就是在老班章最困难的时候引进了有实力的“陈升号”。
俗话说,十个指头伸出来都不是一般长。老班章的村民不是家家户户都是制茶能手和销售能手,有些家连炒茶的大锅都没有一口,更不要说后期的一系列制作。
“陈升号”的初制所就建在村口,就给这些家庭提供了巨大的方便,他们只要从茶园中采摘下来鲜叶,立刻就变成钞票,这就使老班章村的贫富悬殊不会拉得很大。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对那些没有和“陈升号”签订购销合同的村民来说,也有好处。
2015年,“陈升号”在春茶开摘前,就订下了鲜叶收购价,每公斤750元。恰巧,这一年是普洱茶最冷清的一年,许多拥有古树茶资源的村寨门可罗雀,冷冷清清,隔着老班章一条河的班盆寨,鲜叶价格和老班章天差地别。
由于“陈升号”已经定价,那些进老班章收茶的散户,收购价格都会高于“陈升号”的定价。
所以说,一个有实力的企业,在老班章作为一个支撑点,这样就不管茶市如何暴涨暴跌,老班章的茶依然春风得意,让老班章人从此摆脱了茶叶陡然涨跌的恐慌,进入了良性循环的稳定状态。
本来,“三爬”也可以像有些村民一样,每年卖卖自家茶园的茶叶就足够了,但是,他愿意扑腾,他愿意思考,他愿意在他的人生中有一个更大的世界,通过他人生的两个第一,让他有这种勇气走向社会,走进江湖。
按鲁迅先生的话来说,他是老班章村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