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德说茶:茶的冲泡要素

蟹眼松涛润,器洁茶生色。独啜曰为神,七碗腋生风。
“适口为珍”这应该被视为每一个喝茶人的共同基础。所谓青菜萝卜,各有所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每个人对茶的口感都有不同的差异,对茶品的接受度也就大不相同。举个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做菜,以同样的放盐量来说,有的人说咸淡适中;有的人说太咸;有的人却说还是淡了点。茶亦如此,那么又该怎样把控茶冲泡时的各个要素呢?
“水”水为血,冲泡时的水质、水温对茶的口感冲泡是第一要素。这一要素往往被现代都市人快节奏的生活所忽视。
唐·《茶经》》“飞湍雍潦,非水也。”“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宋·《大观茶论》“水以清轻甘洁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明·《茶疏》“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以论茶也。”。许次纾用精茗蕴香、借水而发,高度概括了水对茶的重要性。优质的水源,在圣贤们的典籍中星罗列举,皆以山泉清轻甘洁为最美之水,数不胜数。
茶冲泡时水的温度决定了茶的味道,所以掌握水烧开时的温度最为艰难。其重要程度不亚于茶品、水质和茶具。北宋·《茶录》“汤嫩则茶力不出,过沸则水老而茶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唐·陆羽《茶经》“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明·冯时可《茶录》提出“三辨法”,“汤有三辨,形辨、声辨、气辨。”明·许次纾《茶疏》“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都给我们提供了科学细致水温辨别方法。蟹眼松涛就是最形象的比喻!
“器”器为肉,茶器外乎于形,是茶人冲泡品茗时的第一直接观赏物。犹如人的外表,故称之为肉。茶器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煮茶器、冲泡器、分茶器和盛茶器等。茶器的选择也因人的喜好不同而自由搭配。
唐·《茶经》“膻鼎腥瓯,非器也。”明·《茶说》“器具精洁,茶愈为之生色。”明·《茶疏》“器必晨涤,手令时盥。”可见茶器的清洁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器的清洁度不仅仅会影响茶汤的品质,同时在美学上也有赏心悦目之感。
古人对选择冲泡茶器的大小也做了进一步的阐述,《茶疏》“茶注宜小,不宜甚大。小则香气氤氲,大则以散漫。”“独自斟酌,愈小愈佳。”冲泡时小能留香,以小为佳,这也符合现代人冲泡品饮的基本标准。
“人”茶为骨,水为血,器为肉,人是魂。四者相须,缺一则废。人又称“汤者”从水的选择,水温的把握,茶器的选择,茶器的洁净度,候茶时的冲泡手法,这些都是人为可以干预茶在冲泡后口感的一系列环节。
唐·《茶经》“操艰搅遽,非煮也。”明·《茶说》“汤者,茶之司命,故候汤最难。”由此可见人也是茶的冲泡的重要因素之一。
前面,从水、器、人三个方面阐述了茶在冲泡时的一些基本要素。其实,影响茶在冲泡时的因素还有很多,这里不可能面面俱到,比如说天气、海拔等因素。蟹眼、松涛这种视觉直观判断水温的方法就不适合高海拔,低沸点的地区了!还有,现代人都市化的生活对水的选择就不像古人那样随处可取,因此平时的饮用水可多选几家知名品牌的山泉水、或矿泉水。而在品评茶品时,建议尽量采用有品质保证的纯净水或蒸馏水,尽可能减小水质对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