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许多地区都标称当地是柑橘之乡、特色柑橘之乡,有些地区发展柑橘种植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苦于当地柑橘不出名,柑橘不是当地的特色水果,令到所种植的柑橘销路不好,卖不起价格,只能贱卖。
赣南脐橙种植园
目前比较知名的特色柑橘种植地有湖南石门柑橘、江西赣南脐橙、浙江三门蜜橘、浙江温州蜜桔、湖北宜昌橙、浙江黄岩蜜桔、四川眉山春橘、湖南怀化冰糖橙、重庆江津广柑、云南褚橙、广东四会沙糖桔、广东梅县沙田柚等等。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由于自然环境不同,“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由这引用的两句话里能知道,现时的特色水果是受气候、地理、土壤影响才成为特色。有些水果品种靠引入来培育会受生长环境的改变,结的果实口感会不同,甚至会出现栽植不活的状况。
刚挖出来的翁源马牯塘莲
举个例子,我家乡的翁源马牯塘莲,这莲藕只在翁源江尾马牯塘村的那几百亩地种植出来的才有那个味道,离马牯塘村不远的村庄移栽马牯塘村的莲藕,莲藕采收时大家在外观上看起来差不多,但味道却大不相同,隔离村种植出来的莲藕品质无法与马牯塘村的莲藕相比,县里组织植物专家、土壤专家来研究,最后的得出来结果是马牯塘村的土壤里所含的一些微量元素是隔离村土壤所没有的,翁源有心发展这个马牯塘莲使之成为翁源的特色莲藕产业,却受生长土壤问题困扰,不能成事,至今只保持着那几百亩的种植,不能形成规模化产业,这就是土壤环境影响了植物的品质,同时影响了产业的规模发展。
每地的特色水果都有个共通特征,就是当地种植该水果年代非常久远,有历史渊源,如我家乡翁源三华李在明朝嘉靖年间,就有三华李种植。经过多年的种植,已经发展成当地的地理特色水果,翁源三华李早被授于中国地理标志性特色水果,果实具有果大肉厚,果肉爽脆,果味香浓,肉质艳丽这些特征。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性特色水果翁源三华李
柑橘能打造成当地特色水果吗?如何将柑橘打造成当地特色水果?
将柑橘打造成当地特色水果的案例当属云南褚橙比较经典,褚橙前身在云南当地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冰心橙品种,只是当地没有对冰心橙进行品牌运营,褚时健褚老在冰心橙的基础上,对种植技术深下功夫,经过对冰心橙品种的改良优化,使冰心橙的口感发生转变,同时控制冰心橙的种植大小,令推出市场的冰心橙大小一样,再经品牌运营后一炮而红,现时褚橙已经成为了云南当地的特色橙特色水果。
褚时健夫人在褚橙种植园
再如广东信宜钱排三华李,广东信宜市钱排镇早期是没有特色水果的,当时通过引入翁源三华李在本土嫁接试种然后扩种再进行品种优化,钱排当地环境气候、土壤环境都适应三华李的生长特性,故其果型,色泽,味道均比较好,经几十年的发展三华李在当地已经形成了非常大的种植规模,该地政府对于发展三华李种植又落力扶持,将钱排三华李进行品牌化运营,注册了“信宜三华李”商标,为了打开市场打开知名度,当地每年又举行春赏花,夏品果等活动来推广三华李,经过多年的品牌培育使得钱排三华李深入民心,口碑极好,现也成为了当地的特色水果产业,钱排三华李也是信宜的一张亮丽的水果名片。
信宜三华李采摘时
两个案例都有非常好的参考价值,案例证明了,柑橘是可通过培育或者引进外来品种来发展培育成为当地特色水果,但当地的气候土壤环境必须适合所引进的柑橘品种生长,要不会出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状况。同时本身要对柑橘品质进行优化,使之品质、口感都优良,不同与别地的柑橘。当地政府需要大力扶持才行,对柑橘进行品牌化运营,将当地柑橘注册成商标,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来推介当地的柑橘产品,使之迅速走红畅销,另外还要对柑橘进行深加工使之衍生出多种柑橘深加工产品。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水果梅县沙田柚
如单靠个人能力将柑橘打造成特色水果会困难重重,种植规模会上去,对柑橘品种优化使之外观、肉汁口感都好,这个没专业人士参与进来会很难成事,品牌培育个人来进行会力不从心。除非有褚时健褚老那样的人脉和资源才能将云南当地名不经传的冰心橙打造成品牌化、品质口感都响当当的褚橙,褚橙也成为了当地特色水果。
总结:将柑橘打造成当地特色水果不是一朝一日的事,品种的优化、种植规模、品牌建立、知名度的打开都是需要时间、人力、财力来培育,从无到有的将柑橘培育成特色水果可以说是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