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房屋安全可靠性检测评定中心;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一级可取1.4,二级可取1.2,三、四级可取1.1。 hn 柱的净高 2.3 要增加柱的延性 轴压比越大导致柱的抗压强度储备越低,在地震时混凝土容易压碎而导致柱的破坏,限制柱轴压比可提高柱的延性。 2.3抗震架梁的设计 在框架结构设计中,应力求做到在地震作用下的框架呈现梁铰型延性机构,为减少梁端塑性铰区发生脆性剪切破坏的可能性,对梁端的剪力适当调整,使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高于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做到强剪弱弯。梁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v应按以下公式调整: v=ηv
1、《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09-1999》
2、《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2008》
3、《危险房屋鉴定鉴定标准jgj125-99(2004年修订版)》
4、《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
东莞市房屋安全可靠性检测评定中心类建筑;后续使用年限40年的建筑,简称b类建筑;后续使用年限50年的建筑,简称c类建筑。本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按后续使用年限为40年考虑,属于b类建筑,应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对b类建筑的要求进行抗震鉴定。房屋安全性鉴定检测一般需要鉴定检测人员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案。一般检测项目包括材料强度检测、钢筋配置检测、建筑变形检测、裂缝检测和其他检测。不同的结构形式其相应的结构检测方法也各有侧重,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应侧重检测混凝土等级、钢筋配置、裂缝分布、混凝土耐久性等
对于轻型木结构尚有扭曲、横弯、顺弯等。上述项目可采用目测、 尺量、靠尺、探针等进行检测。 1.本报告无鉴定负责人、批准人签字无效,并须在封面、鉴定结论处加盖鉴定单位公章方为有效。2.本报告涂改无效。3.本鉴定报告成果是以我单位鉴定时房屋的现状为准,如后期房屋发生翻建、改扩建、加固及周边环境变化等情况时,本鉴定报告结论自行失效。4.本报告不作为房屋建筑权属及建筑面积确认依据。5.本报告有效期为一年(从发文日期算起)。6.房屋危险性鉴定,应按下列等级划分: a级:结构承载力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未发现危险点,康安全的场所,开展了全国学校危房清查工作。清查范围包括危房排查与学校安全性检测,这两项内容缺一不可。 一、合格出具全国学校、幼儿园抗震房屋安全检测报告机构*幼儿园新闻,教育培训机构房屋安全检测鉴定方案 (一)鉴定内容 1、安全鉴定。结合使用寿命等因素,鉴定各幼儿园校舍结构的安全隐患。 2、抗震鉴定。根据地震部门公布的所在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鉴定幼儿园校舍的设计和质量是否符合《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和有关抗震设计规范标准。 3、抗淹没
5、《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
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cecs220:2007》
7、《既有建筑物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标准dbj/t15-86-2011》
8、《房屋安全鉴定操作技术规范db44/t2009》
9、《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1》
1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6、建筑抗震鉴定片和文字形式予以纪录。检测结果可按照严重缺陷和一般缺陷记录,对严重缺陷处还应记录缺陷的部位、范围等信息,以便在抗力计算时考虑缺陷的影响。(3)办公楼轴网尺寸及构件结构尺寸复核根据委托方提供的该建筑物的建筑、结构设计图纸等资料进行复核,对于结构布置、建筑构造可能有别于原始图纸的进行现场测绘。(4)建筑物整体变形检测使用全站仪对该办公楼的整体倾斜及沉降测量,并分析倾斜和沉降是否符合规范要求。(5)混凝土材料强度检测使用超声回弹法综合法或回弹法等非破损方法对混凝土梁、柱等构
3.根据规范抽检柱的钢筋配置情况和钢筋保护层厚度。厚度,评定其是否存在松动、脱落现象。 (7)钢结构表面漆膜厚度检测 对钢构件外观漆膜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对于目视出现锈蚀严重或锈皮起壳的地方进行表面处理,采用漆膜测厚仪测定其漆膜厚度;同时选取目测表面油漆较为完整饱满均匀的构件进场测量;测定钢构件表面的漆膜厚度分布。 (8)钢构件锈蚀情况检测 记录或描述钢结构锈蚀的位置,并用照相机进行拍照。采用磨光机对锈蚀构件表面进行打磨,打磨平整并露出金属光泽后,采用游标卡尺或超声波测厚仪对构件的壁厚进行测量,与原设计尺寸进行对比,得
12、《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01》
13、《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2007》
14、《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
15、《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2:88》
16、《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2000》
1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8、《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技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