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整个生长过程中,有几十种害虫为害,而且各种害虫各有自己的生态位,为害根的有蛴螬、蝼蛄、白蚁等;为害茎的有咖啡豹蠹蛾、介壳虫;为害叶的象甲、叶甲、卷蛾、夜蛾、天蛾、毒蛾叶蝉、粉虱、叶螨;为害花的有螟蛾、蓟马、夜蛾、露尾甲等。其中以为危害花的最需引起重视。各种虫因生活习性,为害规律不同,所以防治方法也有区别,现择其要者作一简介。
一、双纹须歧角螟(trichophyselis cretacea (batler)
双纹须歧角螟属螟蛾科、歧角螟亚科,已知在日本5~6月和8~9月发生在低山平地,为害鼠黍离 的花和果。国内发现为害茉莉花,俗称茉莉蕾螟。群众叫花钻心虫。
生活习性
以幼虫在茉莉花嫩枝、残花上越冬。二月底三月初春暖化蛹,羽化,成虫产卵于花蕾或嫩芽嫩叶上,幼虫孵化后钻入花内蛀食花朵,无花时则在叶片间为害叶片,可转移为害,幼虫亦能为害嫩枝,年发生十多代。据观察,在茉莉花的整个花期内均有此虫为害,世代重叠,6月~9月是其为害高峰期。
防治方法 此虫因主害是花,而茉莉花是窨制花茶的原料,安全性要求特别高,在防治上首先要注意不能在花期内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应尽量避开花期用药,通过花期前后防治控制虫口密度。具体方法:
(1)冬季清洁田园,彻底剪除枯枝、虫伤枝和虫枝,集中烧毁。清扫枯叶,或烧或埋。检查越冬虫口多的田,可结合施用农药压低越冬虫源基数。
(2)成花期应注意检查,凡受害花蕾、花和枝及时摘除。
(3)黄昏时在花田用烟薰,可防成虫产卵。
(4)药剂防治。可选用24.5%多虫螨丁2000倍液或1.8%的虫螨克2000倍稀释液、或三乐杀虫剂800~1000倍液、或其他阿维菌素类农药,如:0.9%爱福丁2000~3000倍液、1%虫螨光2500~3500倍液、0.6%齐螨素2000倍液、或24.5%茶蝉清2500~3000倍液,或0.5%农哈哈2000倍液,也可用4.5%的高效氯氰菊酯3000倍液喷雾。
二、茉莉叶野螟(neusinoe gemetralis guenee)
茉莉叶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主要以幼虫取食茉莉花叶片,有时也为害花蕾和嫩枝。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叶肉,留下一层半透明的表皮。长大后将叶片吃成洞孔或咬成缺刻。也能啃食小枝皮层,引起叶片枯黄脱落,整枝枯死。
生活习性
在南方一年发生10代,以幼虫越冬。成虫3~4月间出现,白天静伏,夜晚活动,交尾产卵。卵多产于叶面上,也有产于叶背和小枝上。卵块产,呈鱼鳞状排列,每头雌虫可产卵50~200粒。幼虫初时群集,三龄后扩散,常将枝叶连缀一起,隐藏其中,取食为害。秋季为害较烈。
防治方法
1、早春清园,扫除枯枝落叶,烧毁,以消灭越冬虫源。
2、生物防治。包括保护天敌,放卵寄生蜂,使用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等。
3、药剂防治。在自然天敌无法控制其危害时,可选用90%敌百虫600~800倍稀释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稀释液,或2.5%溴氰菊酯1500~2000倍稀释液,或20%杀灭菊酯2000~3000倍稀释液,也可用24.5%多虫螨丁2000倍液、1.8%虫螨克2000倍稀释液喷雾。注意喷药要在采花后,菊酯类农药一般施用后5天以上才能采摘。
三、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
斜纹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又称莲纹夜蛾、斜纹夜盗蛾。斜纹夜蛾为世界性害虫,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欧州地中海地区及非洲。我国各地均有分布。该虫是一种杂食、暴食性食叶害虫,常间歇大暴发。已知为害植物多达99科200多种,最喜食的植物至少有99种。在栽培作物中,主要为害茉莉花、棉花、烟草、红薯、花生、大豆、玉米、小麦、甜菜、芋头、莲藕、芝麻、向日葵、瓜类及十字花科蔬菜等,以幼虫取食叶片为主,亦取食花、果及嫩枝。该虫在我国淮河以南温暖地区发生较多,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虫口数量较大,北方则偶有发生。
发生规律 斜纹夜蛾每年发生代数自北向南逐渐递增,山东省每年发生4代,河南省4~5代,安徽、湖北、湖南省5~6代,福建、广东、云南省6~9代。
该虫在广西南宁市每年可发生9代,世代重叠明显,无越冬现象。在田间各代幼虫发生时间大致为:第一代3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二代5月上旬至6月上旬,第三代6月上旬至7月上旬,第四代7月上旬至8月上旬,第五代7月下旬至8月下旬,第六代8月下旬至9月下旬,第七代9月下旬至11月上旬,第八代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第九代12月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
成虫几乎均在夜间羽化,极个别在白天羽化。白天静伏在土表、土缝、繁茂的叶背、落叶下及杂草丛中,傍晚才开始飞翔活动。羽化后需补充营养,当日交配,次日即可产卵。成虫飞翔能力较强,有趋光性和趋化性,对黑光灯的趋性明显强于一般的灯光,糖、酒、醋液及发酵的胡萝卜、豆饼等对成虫有不同程度的引诱作用。成虫寿命1~12天,多数4~7天。成虫产卵于长势良好、较为荫蔽的茉莉花叶背面,每头雌虫平均可产卵14.8块,每个卵块有卵23~708粒,平均206.7粒。卵期随温度高低而有差异,短的只需2天,长的达6天以上。幼虫6~8龄,多数世代以6龄为主,兼有部分7龄,8龄个体只出现在某些世代,数量很少。1~3龄幼虫群集在卵块附近的叶背,部分可吐丝随风飘散到邻近叶片上,取食茉莉花叶下表皮及叶肉,仅留上表皮呈灰白半透明状。由于1~3龄幼虫有群集取食习性,故着卵株上的着卵叶及其下部和邻近株上的叶片受害严重。幼虫自3龄后扩散取食,4龄以后食量大增,严重时可将叶片和花吃光,仅留下主脉。幼虫有假死性和避光性,低龄幼虫白天和夜晚均取食,高龄幼虫则主要在傍晚及夜间取食,白天多静止不动,躲在背光处或钻入缝中。在广西南宁市,第二至第八代幼虫平均历期分别为11.4、14.8、12.2、11.2、13.1、15.1、19.3天。幼虫老熟后入土化蛹,预蛹期1.5~2天,蛹期7~10天。该虫在广西第一代幼虫于3月下旬出现,第二、第三、第四代幼虫最早出现期分别为5月、6月和7月上旬,发育进度基本上为每月完成1代。由于世代重叠严重,田间各世代幼虫混合发生,使茉莉花整个生长期均可遭到为害。第二第三代幼虫主要在5月、6月份发生,系主要为害世代。尤其是第三代,由于经过一、二代的虫源积累,此代幼虫在6月份数量最多,虫口密度最大。
斜纹夜蛾的发生、为害,受温度、湿度、土壤、降雨、寄主植物、天敌和人为措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生长发育最适温度25~30℃,最适相对湿度75%~80%。水肥条件好,生长茂密的田块,虫口密度一般较高。20%的土壤含水率有助于幼虫入土化蛹和成虫羽化。初孵幼虫如遇暴雨冲刷,将会大量死亡,田内较长时间积水亦对蛹存活不利。在广西温度、湿度条件均最适于斜纹夜蛾的生长发育,六月间如果无连续暴雨,则有利于虫口大发生。
斜纹夜蛾寄主广泛而复杂,如果附近种有花生、红薯、十字花科蔬菜、芋头、莲藕等作物,则会使虫源大增,有可能暴发成灾。
斜纹夜蛾的天敌主要有侧沟茧蜂(microplitis pallidips)、绒茧蜂(apanteles sp.)、斜纹夜蛾盾脸姬蜂[metopius(m.) rufus browni]、广大腿小蜂(brachymeria lasus.)、红彩真猎蝽(harpactor fuscipes.)、烟盲蝽(cyrtopeltis tenuis.)、灰色等腿寄蝇(isomera cinerascens)和蜘蛛、病毒、鸟类等。据1994年4月在南宁市观察,侧沟茧蜂对斜纹夜蛾第一代幼虫的寄生率达40%,室内饲养发现,天敌的捕食及自然死亡等自然控制因子对斜纹夜蛾种群增长有重要的抑制作用。
防治方法
(1)诱杀成虫: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用黑光灯和杨树枝或糖、醋液诱杀成虫。
(2)人工捕杀:根据成虫趋向植株中部叶片背面产卵及低龄幼虫群集取食为害的特点,在产卵盛期和幼虫扩散为害之前,及时摘除卵块,捕杀成虫。
(3)药剂防治:在低龄幼虫盛发期用10%除尽悬浮剂1500倍液、5%锐劲特悬浮剂2500倍液、5.7%百树得乳油4000倍液、4.5%高效顺式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52.25%农地乐乳油1500倍液、90%敌百虫800倍液、80%敌敌畏1000倍液、35%赛丹乳油1000倍液、2.5%敌杀死3000~4000倍液等农药喷杀。
四、柑桔灰象(sympiczomias citri chao)
柑桔灰象属鞘翅目、象虫科。每年3~5月份危害茉莉花,以成虫咬食嫩芽、新梢和嫩叶,也取食老叶。嫩、老叶被食成缺刻状,严重的全被吃光,大大影响4月底5月初首批花量。据初步调查,在横县沿河沙质壤土茉莉花田每亩有虫量多的在2万头以上。柑桔灰象已知能为害:柑桔、茶、茉莉、桃、龙眼、荔枝等。
2、生活习性
该虫1年发生1代,少数2年完成1代。以成虫和幼虫在土中越冬。越冬成虫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陆续出土。4月中旬开始产卵。幼虫于4月下旬至7月中旬孵化,9月底至10月底陆续化蛹,10月底羽化,当年以成虫在蛹室内越冬。7月下旬后孵出的幼虫,当年以3~4龄幼虫越冬,次年春继续活动,同年经化蛹、羽化后以成虫越冬,第3年成虫出土活动。成虫出土后沿树干爬上树梢,咬食嫩芽、嫩叶,无嫩芽嫩叶则取食老叶。成虫行动迟缓,假死性强,喜躲藏于卷叶内和枝干交错处等隐蔽场所。耐饥力强,可达6~27天。卵产于重叠的两片叶之间。成虫寿命长,活动期雄虫平均183天,雌虫130天。卵孵化后幼虫即落地入土,入土深度10~50厘米,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