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紫菀
应用:宿根花卉。用于岩石庭院和镶边植物、盆栽,植株会吸引蜜蜂和蝴蝶。
栽培期:抽绿(穴盘栽培):6周;成熟植株:移植到盆栽需8~10个周;从播种至开花:28周。
种子重量:普通种,700粒/克。
播种期:若要8、9月份开始开花,则在2、3月份播种。
播种基质:松散的腐殖土,略施薄肥(植物保护剂0.5千克/立方米、铁、微量元素),良好的排水(20%沙土)。ph值:5.5~6.0。保持较低的ec值。
出芽:温度为18℃~21℃时14~20天可出芽。
出芽条件和管理:播种后覆盖一层薄薄的蛭石。保持土壤轻微的湿润但不能过于潮湿。子叶完全展开后(生长期ⅱ)温度降至15℃~18℃。
上盆:播种后8~10周将1株苗移植到8~15厘米的花盆内。
温度:生育适温12℃~15℃。3℃~5℃无霜冻时可露地越冬。在7℃~12℃的寒冷气温下将延长栽培时间。
光照:5~6周长日照(14~16小时,35~50千勒克斯)诱导开花。在光照少的季节建议人工补光。
施肥:低到中等肥料需求。每周施氮80~100毫克/升的复合肥(基质含缓释肥2千克/立方米),氮钾比(n/k20)为1:1.5;ph值大于6时可能导致缺铁,故宜施铁螯合物肥。
栽培提示:不能使植株太湿或太干。注意防治植株白粉病。为了提高植株的分枝性和品质,需进行打顶(这将延长栽培时间)。
品种介绍
高山紫菀 (aster alpinus)株高30厘米,花径5~6厘米,花似雏菊,中心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