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区别(静态路由配置方法和过程)

本文为大家介绍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区别(静态路由配置方法和过程),下面和小编一起看看详细内容吧。
静态路由总结_rip_igp_egp_bgp 几种主要路由协议(静态和动态)
1 路由策略(静态和动态)
最典型的路由策略有两种: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所谓静态是指路由器之间不通过动态交换路由信息来建立和更新路由表,而是指网络管理员根据网络拓扑图进行手工配置。
动态路由是通过网络中路由器之间的相互通信传递路由信息,并用接收到的路由信息自动更新路由表。
2条静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最简单的路由形式。管理员有责任完成发现路由并通过网络传播它们的任务。在配置了静态路由的路由器上,报文直接转发到预定的端口。
静态路由可以使网络更加安全,因为在路由器中,它只定义了一条流入和流出网络的路由。另外,静态路由可以节省网络传输带宽。路由是在没有路由器cpu 的情况下计算的,并且需要更少的内存。当然,静态路由也有一些缺点。例如,当网络出现问题或拓扑发生变化时,网络管理员必须手动调整这些变化。因此,静态路由更适用于小型网络。以cisco2500路由器为例:首先配置路由器名称、各接口ip及其掩码,然后手动配置静态路由:
静态路由的配置格式为:
router(config)#ip route [destination_network] [mask] [next_hop_hop_address or exitinterface] [administrative_distance] [permanent],命令格式中,
1)destination_network指的是要到达的目的网络
2)mask是目的网络的子网掩码。
3) next_hop_address 指下一跳的ip地址。所谓下一跳是指数据包前进到目的地址的下一个路由器的端口。当然,必须保证能ping通这个端口的ip地址。有时exitinterface用在next_hop_address的位置,也就是数据包离开路由器的接口,但是这种配置方式只能用于端到端的连接,比如广域网,不能使用这种配置方式在以太网中。
4)administrative_distance 管理距离(可选),静态路由默认管理距离为1,可以通过该参数修改该权重。
5)permanent,指定这条路由即使端口关闭也不会被移除。在上面的拓扑图中,如果计算机a要向计算机b发送数据包,必须经过router1转发,而router1将计算机a的数据包转发给计算机b,必须经过router2和router3,以及一个关于192.168的路由条目。 0.0 必须配置
3 动态路由
动态路由策略:
动态路由是指按照一定的算法发现、选择和更新路由的过程。动态路由协议是网络设备学习网络中路由信息的方法之一。动态路由协议能够动态地跟随网络拓扑的变化,在短时间内自动更新路由表,使网络达到收敛状态。
动态路由协议按地域可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和外部网关协议egp(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
根据执行算法的分类,可分为距离向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ector)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3.1 按路由算法分:距离矢量路由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3.1.1 距离矢量路由:rip
基于距离矢量算法,路由表将周期性地发送给与其直连的网络邻居。每个接收器向表中添加一个距离矢量或它自己距离的“值”,并将其转发给直接邻居。此过程发生在直接连接的路由器之间,并导致每个路由器获得有关其他路由器的信息,从而形成网络“距离”的聚合视图。
几十年来,大量的路由协议都采用了距离矢量算法来计算路由。下面描述距离向量算法。距离矢量算法基于以下计算公式:
d(i,j)=0
d(i,j)=min[d(i,k)+d(k,j)]
其中: 人
d(i, j)表示节点(节点为网络或路由器)i到节点j的最短路径,
d(i, k) 表示从节点i 到k 的一条直接路径,也就是说,节点i 和k 之间没有中间节点。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所有的路由器都有一个路由表,使系统中的所有目的地址都出现在表中。每个表项的内容包括目的地址和下一站地址,记录为一个元组(n,g)。
2) 路由器周期性地向邻居发送更新包,更新包的内容就是路由表中的所有信息。
3) 相邻路由器接收并处理更新包。假设更新包来自g',则根据更新包计算到目的地址n的路由开销为d',如果d'
通告(lsa,link-state advertisment)来建立和更新网络拓扑数据库,随后使用spf算法计算出连接网络目标的信息,并用这个信息更新路由表。
事实上,lsa的变化是由网络中的事件触发的,而不是周期进行的,在路由器开始汇聚前,也不需要等待一系列定时器的工作。因此lsa的事件触发可以大大加快汇聚过程
3.2按照区域划分分:内部和外部网关协议
路由器上的路由表是用来告诉数据报文该如何转发,由于internet是一个全球范围的网络,如果路由器上所存在的路由表太多,处理起来将使得开销太大,需要太多的时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internet被划分为许多较小的单元,这些较小的单元被称为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简称as)。一个自治系统内的所有网络都属于一个单位来管辖,所以按照自治系统的范围,路由选择协议可以分为两类:
igp: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
egp:外部网关协议(extenal gateway protocol)
3.2.1内部网关协议:rip和ospf
是指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所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与互联网的其他自治系统选用何种路由协议无关。目前这类路由协议使用的最多,主要有路由信息协议(rip)和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两种
3.2.2外部网关协议:bgp
若源网络和目的网络处在不同的自治系统中,当数据报文传到一个自治系统的边界时,就需要一种协议将路由信息传递到另一个自治系统中。这样的协议就是外部网关协议egp。在外部网关协议中目前使用最多的是bgp 好了,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区别(静态路由配置方法和过程)的介绍到这里就结束了,想知道更多相关资料可以收藏我们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