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马》影评:至少技巧纯熟感情真挚

对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来说,《战马》这个题材的新鲜度其实有限,人与动物在生活中形成了真挚情感,在颠沛流离的生死难测的战争背景下很容易弄成一个史诗故事。而对于熟悉斯皮尔伯格的观众来说,从《战马》中能轻易看到斯皮尔伯格的各种手法,主人公一定有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经历各种生活磨练更显出他的真诚可贵,当然《战马》中的人马搭档都有这种高贵品质。枪林弹雨也是斯皮尔伯格的另一爱好,《拯救大兵雷恩》、《兄弟连》、《血战太平洋》等已经把二战玩得烂熟,这次在《战马》中初尝一战滋味,不需要再次重火力演示,所以只用了两场骑兵突袭和战壕冲锋即可。《战马》不能算是斯皮尔伯格最顶尖的作品,但是影片在技巧上的纯熟运用可以作为拍摄教材,而且早过花甲的斯皮尔伯格仍然保持进取,从这一点来说,《战马》也值得应有的尊敬。收获六项提名的《战马》在奥斯卡上有所作为的可能性不大。不过,影片将于28日在国内上映,看到去年奥斯卡最佳电影《国王的演讲》也才刚上映,至少《战马》还算新鲜。
主角充满各种正能量
《战马》改编自英国作家迈克尔·莫尔普戈1982年的同名青少年读物,从一匹马的视角来看一战期间的悲欢离合,多次被改编为舞台剧和广播剧。早年间莫尔普戈也曾想把它搬上银幕,但他亲自动手花了五年弄剧本,最后都自认失败。多年后交由斯皮尔伯格手上,多番剧本修改,将视角从马改到了人,采用第三人称叙述体,成为了一个很通俗的故事架构。斯皮尔伯格亲自执导,千挑万选了英国演员杰瑞·米尔文演出。
虽然时下影视流行一些亦正亦邪的主人公,但斯皮尔伯格仍然坚守主流价值观的颂扬。《战马》描述英国乡间一匹名叫乔伊的马,在幼儿时期遇见了百般疼爱它的小主人艾伯特,人马之间共患难,建立了相知相惜的情谊。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乔伊被卖给骑兵部队,前往法国进入战区,在这段颠沛流离的过程中,战争的丑恶与人性的可贵一览无遗,虽然乔伊几度面临生死关头,但一路上也碰到许多人对它的关爱和付出,同时乔伊也展现了强韧生命力与勇气,同样鼓舞了经历战争痛苦的人们。而艾伯特并未忘记乔伊,他加入军队上战场只因想找到乔伊,两人终于奇迹重逢。影片中艾伯特与乔伊仿佛天生一对,勤劳勇敢善良正直……充满各种正能量。斯皮尔伯格对出演艾伯特的杰瑞·米尔文评价很高:“我完全不考虑观众在电视或电影上熟悉的脸孔,我需要真正合适的人。经过试镜了数百位男孩,而且试镜中间我也曾怀疑自己是否应该使用新面孔,但终于在杰瑞·米尔文身上看到我的最佳人选,他的纯真不造作的演技与未经世事的眼神,完全符合这个主人翁艾伯特单纯无私的角色。”
少有的黑色幽默战争戏
斯皮尔伯格对战争题材有偏爱,光是他自己导演,就有《1941》、《太阳帝国》等6部电影,还不算他监制的《兄弟连》和《血战太平洋》。《战马》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于斯皮尔伯格是第一次,他承认在看《战马》小说和戏剧之前,对一战几乎没什么兴趣,“在美国,一战是一场很少早被提及的战争,这并不正确,所以我也觉得我有必要来拍摄一部讲述一战故事的影片,选择《战马》这个小说,是非常恰当的。”
《战马》描述了乡下农民参战的心境,大战的残酷与无情当然更是必须要见证,不过并不是斯皮尔伯格描绘的重点。影片通过英德两军对受困战马的援救一幕写尽战争的荒谬和军人的无奈,这场戏的黑色幽默在斯皮尔伯格电影中倒是很少见。
斯皮尔伯格与马有缘
斯皮尔伯格全家都与马生活,他15岁的女儿就是名骑手,他的妻子也喜欢骑马健身,所以在拍摄之前,导演组在斯皮尔伯格的组织下和马匹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熟悉,“算下来我与马已共处了15年,最近9年来,它都是住在我家里,我很清楚马的情感表达方式”,斯氏说到做到,他请来了专业的驯马师,剧组称他为“马语者”,他就是斯皮尔伯格的老朋友鲍比·拉夫格伦,他曾经在斯皮尔伯格监制的《奔腾年代》里与之合作过,在那部影片里,鲍比就负责驯马。有意思的是,影片拍摄前留给剧组训练马匹的时间只有三个月,在片中共有14匹不同的马扮演了主角乔伊,8匹成年马、6匹幼年马。
斯皮尔伯格表示:“这部影片马就是纽带,是它让战争哪怕出现了5分钟的停顿,正是那一刻触动了我,想要拍《战马》,去讲述这个关于人性的故事。我也希望孩子们能感动,希望父母们能在周末带着孩子感受马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