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下午,从景东县城驱程前往锦屏镇龙树村,行车22公里到了青龙湖水库,青龙湖库容2000万立方米,为景东最大的水库,刚建好,水只储了一半,但水库的景色很不错,沿水库边而上3公里,在驻村包中荣书记和村委王书记的带领下,从村后上山200米,就进入原始森林,沿小路而上,路上不时有垂下的藤蔓、倒下的枯木所档,向上攀行约700米,发现一片茶园。王书记介绍,“这片茶园是上世纪50年代,大队办集体经济时开垦种植,面积一百亩左右,当时叫龙树大队茶厂,后因交通不便被放荒,一度被树林覆盖,改革开放后,村里承包了多次都几度荒废,近年来才被重视开始管理”。
看完茶地,包书记建议到王书记家看龙树林,龙树村因这个林子而得名。从青龙河而上,路弯曲而陡峭,沿途山地上种满了核桃树。王书记说,“核桃树已种了近二十年,刚进入盛产期,是村里的主业,但从2017年后核桃价格一路下跌,每公斤鲜果从八九元跌到现在二元左右,现有只够付摘果的费用。几十年来核桃价格都在涨,核桃树成了摇钱树,过去宣传‘一树吃八代’,农村盖房子、娶妻子、买车子都靠核桃,现在核桃不值钱了,村民把园田园地都种满核桃,核桃树下又种不成粮食、烤烟、蚕桑等,真不知怎么办?”
聊着聊着到了王书记家,他家后就是龙树林,一片高大的树林与周边核桃树不一样,有60多棵大树聚在一起,面积有15亩左右,呈半圆形,与民房相连,树下停放着一辆耕地用的拖拉机,一大群鸡在落叶堆里翻找虫子,树林前有一个大池子,走过去是村里的饮水池,王书记家住在村头,风水很好,上到两楼房顶,这地势犹如一把椅子,前面是个面积百余亩地平,几十亩成熟麦地,麦地与村子的中间有个长满水草的湿地,这风景实在是美!
这个湿地名叫青龙潭,青龙潭海拔1700米左右,这个龙潭占地60余亩,水深八尺,清澈见底,因有一条青龙居住,故被称为青龙潭。
过去龙树林里常年有孔雀、白鹇、鸳鸯等鸟栖息,潭边有虎、豹、长臂猿等动物到此饮水,龙潭中还有几对鸳鸯会主动清理潭中的落叶,让水面保持干净。当地人因敬畏龙神,把龙潭作为禁地,所以龙潭周围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为动植物提供了绝佳的栖息地。
居住在无量山的人们有祭龙的传统,人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事事平安。由当地头人祭司在每年农农历四月初八进行“祭龙神”活动,村民们身着盛装,每家供奉祭品,吹着唢呐、长号,数百人首先祭拜龙树林,再围着龙潭祭拜龙王爷,整个仪式庄重而神秘。
龙树林如今已成为无量山数千个村寨中保存最大、最壮观的水源保护林,古树参天,神秘而隐蔽,当地村民们即便是落下的树枝也不敢带回家,数百年的敬畏与呵护成就了青龙山现在的良好生态环境。
遗憾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人们围湖造田,把龙潭水澈干了大部分变成旱地,用来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但仍有小部分的水潭怎么也澈不干,从而形成了一片湿地,长满丰盛的水草,还有高原特有的鲜花常年绽放着,成为了无量山最独特的高山湿地。
在推进扶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的进程中,当地政府挖掘传统“青龙文化”,努力改善当地交通条件,恢复“祭龙神”活动,形成以青龙湖水库、青龙潭、青龙古茶、青龙米酒、青龙火腿、青龙花果、青龙蔬菜等为一体的青龙传统文化之旅,探寻无量秘境。打造以长地山、帮崴山、黄草岭、青龙山等一批围绕景东县城周边的特色乡村旅游景区,为当地的特色旅游开辟出一条新路。
作者简介:包忠华,普洱茶文化学者、系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副会长,普洱市茶叶协会副会长、普洱新华国茶有限公司总经理。出生于茶马古道旁的小山村,从小看着马帮从门前踏过,驮铃声是最初听到的乐器声,偷喝着爷爷的百抖罐罐茶长大,但不知普洱茶为何物,二十岁前只傻傻的专注于做两件事:读书和放牛。本图文系作者提供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