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和诈骗有什么区别,欺诈的后果是什么

欺诈和诈骗的区别在于目的不同、手段不同、法律关系不同、法律后果不同。欺诈的后果是会导致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并且是以欺诈胁迫的手段使对方签订合同。
一、欺诈和诈骗有什么区别
欺诈和诈骗有以下区别:
1.目的不同。诈骗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民事欺诈的直接目的是与对方当事人签订合同,最终目的是通过履行合同获得经济利益。
2.手段不同。
3.法律关系不同。民事欺诈的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合同法律关系,诈骗行为人与对方当事人之间不因诈骗行为而形成合同法律关系。
4.民事救济的可能性不同。因民事欺诈造成他人经济损失,被欺诈的一方当事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获得救济。诈骗行为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往往采用隐匿身份、住址等方式致使双方不能形成民事法律关系,被害人无法通过民事诉讼途径主张权利。
5.法律后果不同。
二、欺诈的后果是什么
欺诈的后果是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6条及《劳动法》第18条,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但是,如果劳动者提供了劳动并且取得了相应的劳动报酬,双方仍然构成劳动关系。当然,单位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第5项,以劳动者欺诈导致劳动合同无效为由解除劳动关系。
使用虚假身份证入职的员工在工作中受伤,可能带来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
三、欺诈罪怎么认定立案标准
欺诈罪立案标准一般认定为5000元,诈骗公私财物5000元以上的,应予以立案追诉;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