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立案一般十五天内发执行通知给被执行人,但具体执行行为的开始是要根据法院对被执行人财产状况决定。执行立案一般十天就可以先予执行,但特殊情况是可以执行立案后立即执行。
一、执行立案多少天发执行通知给被执行人
执行立案一般十五天内发执行通知给被执行人。申请强制执行后,执行局会送达受理执行案件通知书,之后,就看法院的执行情况再行通知。区分以下情况处理:
1.如果法院执行到财产,会告知其前去领取。
2.如果法院没有查到财产,会要求申请人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
3.法院查不到财产,申请人也无法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的,法院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等发现被执行人财产时,再恢复执行。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二、执行立案多久可以先予执行
执行立案一般十天就可以先予执行。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八十二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后十日内发出执行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条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并可以立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三、被执行人和失信被执行人的区别
区别在于失信二字。
1.被执行人:通过法院判决,需要承担对应执行义务的人员,进入执行程序时,都可以称为被执行人。被执行人,在被执行完毕后,就和一般人相同了,并无上述失信人员要承担的失信后果。
2.失信被执行人,则是在被执行人基础上,通过手段使法院无法执行,使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而被执行人实际上是有能力执行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第一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限制消费措施,限制其高消费及非生活或者经营必需的有关消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被执行人,人民法院应当对其采取限制消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