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杭州茶文化产业是杭州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研究发展杭州茶文化对“倡导茶味国饮,打造杭为茶都“有重要意义。
1杭州茶文化产业的现状
历史文化杭州在茶文化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代茶圣陆羽曾在杭州余杭双溪陆羽泉着《茶经》。茶经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茶学巨着,标志着古代茶学体系的形成。随后,茶学体系得到不断的补充和完善。茶文化产业在杭州展现出她独特的人文艺术魅力和商业价值。
1.1文化产业的概念
文化产业术语产生于20世纪初,最初出现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着的《启蒙辩证法》中。着名经济学家施罗斯比在其《经济学与文化》中认为文化产业是以创造性思想为核心的向外延伸与扩大,是以创造为核心并与其他各种投入相结合而组成各类文化产品的经济集团。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为: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在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全国政协与文化部所着称文化产业联合调查组对文化产业做出的界定为: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这与国际经济学界的探索基本吻合。
在我国文化产业的提出以及被确定为今后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条件迅速改善,人民群总的文化娱乐需求正在被迅速释放,各种新型产业门类不断发生,文化产业结构迅速调整。这无疑为我国更好的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确保民族文化安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近期国务院发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计划》、《文物认定办法》,文化部又在2009年9月8日公布了《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这都为中国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文化发展、大繁荣的路线图,文化产业的振兴前景喜人。
1.2茶文化产业的概念
茶文化产业是指以茶文化为内涵的文化产业,即具有文化内涵的茶产品以及与茶文化服务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直接相关的行业以及其它能够较多体现茶文化特征的行业。随着人们对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以及文化产业在各产业中所占比重的加大,产业的文化化和文化的产业化进程必将使得经济与文化不断接近以后逐步走向融合。如品牌茶叶、各类茶文化涉及与设施、茶文化旅游与各类茶事活动等。
1.3杭州茶文化产业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以龙井茶为代表的名优茶在茶产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茶产业不仅成为杭州茶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杭州打造文化名城和国际化休闲中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文化产业,不断挖掘杭州的“人间天堂“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不断“倡导茶为国饮,打造杭为茶都“。目前,杭州拥有各级茶馆千余家,营业额居全国城市前列,拥有8加茶事教研机构和社会组织,影响力较大。每年在杭州召开的全国茶博览交易会和西湖国际茶会极大地促进了茶文化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旅游业、动漫产业、软件产业优势明显,为杭州加快发展茶文化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我们要在弘扬茶为国饮的基础上,加强对杭州茶文化产业的研究,不断壮大茶产业,丰富茶文化产业的内容,着力推进杭为茶都建设步伐。
2发展杭州茶文化产业的意义
2.1倡导茶为国饮,打造杭为茶都
“倡导茶为国饮,打造杭为茶都“,两者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结合、互为一体的。倡导“茶为国饮“是打造“杭为茶都“的基础和根本;而打造“杭为茶都“是目的和宗旨,又是对“茶为国饮“理念的推广普及。近年来,“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建设是杭州市委市政府的一项战略部署,这有利于进一步传承和弘扬茶文化、提高国民身体健康素质、增强西湖作为“世遗“的魅力、加速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建设步伐,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杭州具有品牌、产业、技术、人才、体制等多种资源,为打响“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品牌奠定了扎实基础。真正做到“杭州搭台、各方唱戏“,确立杭州在全国茶领域的展示、培训、质量技术服务、信息、交易“五大中心“地位。
2.2满足群众文化消费需求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总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而文化消费是生活消费的一部分,这已为人们普遍接受。生活消费水平越高,这一部分的消费便越重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消费结构已发生明显的变化,其中的精神文化支出就会越来越超过物质方面的支出。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就城市来说,市民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眼界的不断开阔、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加,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2.3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在21世纪,知识和文化产业将领导产业经济的新浪潮,成为主导产业。我国也不例外,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关键时期,由“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增长方式向“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益“的知识经济转移。这一转移为文化产业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文化产业资源消耗少、属于无烟低碳产业,对于提升我国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人类精神文化需求的无限弹性以及人类精神文化资源开发的无限弹性,因此文化产业没有传统产业的扩展边界,这使得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变为可能。
当前,杭州在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当成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战略增长极和战略支撑点,这对杭州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乃至整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和长远的意义。
2.4 发掘民间文化资源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千姿百态的民族民间文化串起了杭州地域文化的精髓。杭州因其独特的历史沉淀和人文景观,民族民间文化和艺术非常繁荣,发展杭州茶文化产业,可以更好地保护传承和整合现有的民间文化资源。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着名作家冯骥才说:“民族民间文化才是构成我们民族的dna。“
3杭州发展茶文化产业的优势
3.1名茶、名泉、名具和名景优势
杭州名茶、名泉、名具和名景优势明显。以十大历史文化名茶西湖龙井为代表的名茶,如淳安的千岛玉叶,建德的苞茶,桐庐的雪水云绿茶,临安的天目青顶,萧山的三清茶,余杭的径山茶,富阳的岩顶茗毫等,在中国名优绿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如此,“茶是水神,水是茶体,器益茶功“,与名茶相得益彰的杭州名泉、名具和名景更是数不胜数。对于好茶来说,好水、好壶如同知己,相印才能成辉。虎跑泉、龙井泉和玉泉正是西湖三大名泉,“龙井茶叶虎跑水“更是并称西湖双绝。杭州作为南宋古都因有曾因盛产青瓷成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南宋官窑,现代工艺的南宋官窑茶具更是呈现出胎色紫而不黑、釉色绿而不灰、釉裂而胎密、釉厚而胎薄的特色,成为品茗的上乘茶具。
3.2城市定位的政策优势
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文化产业发展,着力推进“倡导茶为国饮,打造杭为茶都“建设步伐,已取得了显着成效。目前,市委,市政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部署正进行的如火如荼,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等八大门类文化创意产业。这无疑为杭州茶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人文资源优势
自古以来,杭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杭州两千多年的漫长发展进程中,杭州的历史传统文化,不仅推进了城市的发展,而且创造了大量的人文历史资源,赋予了这座名城以鲜明的历史文化特征,挖掘整合这些人文资源成为了发展茶文化产业的重要课题。
3.4涉茶教学研究机构云集优势
杭州教学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众多,有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国茶叶博物馆、浙江大学茶学系。涉茶机构和社会组织与杭州都有着密切的合作,总舵查专业科研、教学、文化、检测的国家级机构和社会组织坐落杭州,为杭州成为弘扬茶文化、做大茶产业、推动茶科技、促进茶旅游的典范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4杭州发展茶文化产业的对策
4.1促进行业沟通,加强行业融合
在茶叶界,产业融合不仅促进了茶文化的创新发展,而且也促进了茶文化产业的集群效应,包括茶馆业、茶旅游业、茶培训业、茶包装业、茶设计业、茶文化产品以及茶文化活动等。如以北京老舍茶馆和上海湖心亭为代表的依托地方特色茶文化为经营载体的茶馆企业,以北京圣唐。古驿为代表的茶馆、茶博物馆等设计装修企业,以读图时代为代表的茶文化出版企业,加上茶叶的包装设计、茶具制作、茶的广告宣传等,从而形成或正在形成一个与时代特征相吻合的茶文化产业集群。近年来,杭州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全国文化创意茶叶中心,在工艺、礼品、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