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茶修
泡茶事茶的艺术,简称为茶艺;茶艺呈现的过程,我们称为茶修。
狭义的茶艺是指在茶道基本精神指导下的茶事实践,是一门生活艺术。它包括茶艺的技能,品茶的艺术,以及茶人在茶事过程中,以茶为媒介,去泡通自然、内省自性、完善自我的心理体验。
从最高层次讲,茶修不仅仅是生活的艺术,而且是人生的艺术。所以,在中国有禅茶一味之说,在日本有茶道之说,在韩国茶礼之说。
由此可见,事茶的过程,可谓传统文化的综合载体,体现汉文化圈的基本精神形态。
功夫在茶外
修习茶艺,是使茶人在品茗过程中达到“得韵”境界的唯一方法,也是茶人们从“得味”到“得道”的必要过度。
汉文化圈特别讲究意境,由此说来,泡茶事茶的功夫在茶外。事茶之人的修为、情绪,会直接影响一场茶席茶会的境界及成败。
事茶过程,需要经过长期的修习。这个过程,就是学习如何把自我放下,把情绪放下,把手头的工作和心中的烦恼也放下。借品茗,放松一下自己紧绷的神经,也放下“为了所谓的尊严和神圣而给自己戴上的各种假面具”,让茶汤涤荡自己的肚肠,澡雪自己的心性。在流霞波光摇曳间,让茶香与心香升华为一曲人生的畅想曲。
一盏清茶,一瓣心香,一种恬淡。茶艺和修行一样,那种洗心涤髓的快意,那种放下自我的认知,对茶的全面了解,对事本来面目的清晰。事茶过程,何尝不是修禅;交友过程,何尝不是利他呢?
茶修五要素
事茶的过程,也是美学的具体呈现。品茶的过程,也是鉴赏艺术品的过程。欣赏即拥有,见到就得到。一期一会,瞬间即是永恒。
事茶,不但要求茶人呈现茶的色、香、味、韵、滋、气、形之美,同时还要享受泡茶过程中,内在的艺术之美、文化之美。
由此,事茶也要根据美学准则,对人、茶、水、器、境进行美的赏析,正念的训练。顺应茶性,整合五要素,最终泡出一壶好茶:
1、“人”:在茶艺活动中,关键在人。人是美的呈现,道的呈现,文化的呈现。因此,人的修为很重要。内在的,虽然看不到;但可以从人的仪表美、风度美、语言美来表现。
2、“茶”:事茶,茶是茶席茶会中的关键。我们不求贵的茶,但我们必须要好的茶。茶要通过形状之美、汤色之美、香气之美、滋味之美等具体因素来呈现。
3、“水”:七分茶,十二分水。好茶必须配以好水。陆羽在《茶经》中,不但鉴赏天下所有的水,同时在事茶过程中,还要讲究水的基本变化。水之表现,水质要清,水体要轻,水味要甘,水温要冽,水源要活。
4、“器”,水是茶之母,器是茶之父。我们提倡使用之器,不提倡多余之器。鉴赏器的过程,不止是单方面的认识,而是要求:第一,实用性;第二,科学性;第三,艺术性。在实际运用中,要因茶制宜,因人制宜,因艺制宜,因境制宜。
5、“境”,形与神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心净则国土净,净心即是净土。身心不二。喝茶的环境,也是我们内在的具体表现,如何兼顾环境美、意境美、人境美、心境美,这也是实实在在的。
事茶就是修行,修行离不开事茶。把茶事做好,就是佛事。我们如果忽视身边简单的事物,想做大事、成大事,那是没有可能的。大事从小事做起,小事从事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