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历史
大家认为现代三色堇是从原产中欧的viola tricolor发展而来的。虽然三色堇在较冷凉气候条件下是多年生植物,但是在美国东南地
区却把它作为一年生植物栽培,而且大都可以安全越夏。
过去50年里,育出了各种新花色的三色堇,如暗粉色、玫瑰色及橙色。现代三色堇的育种工作大部分集中在德国、美国和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三
色堇的育种目标集中在品质方面,如活力、耐热性和花期长短等。
花色类型
三色堇为单花着生,每朵花具有5个圆形的花瓣。其花色非常丰富,有红色、紫色、蓝色、青铜色、粉色、黑色、黄色、白色、淡紫色、橙色、杏黄色和红褐色
。
三色堇可以分为纯色花和复色花两种。纯色花只有单一的一种颜色,被称为“纯净花”。复色花具有一个深蓝色/黑色的中心,被称为“花斑”或“花脸”。一
些具花斑的三色堇,其他斑的颜色除了常见的深蓝色/黑色之外,还有其他不同颜色。其他复色三色堇具有白色或浅色的边缘或不同颜色的花瓣。这些2种或3种颜色
的三色堇中,大多数也具有深色的花脸。
花的大小
今天,三色堇可用的栽培品种已有300多个。大多数品种形成一个个系列。同一系列中各品种的品质相似,如植株的大小和耐热性。系列中每一品种具有不同的
花色,有时颜色相同组成的图案也不同。
根据花的大小,三色堇主要分为三大类:
大花型——花的直径为3 .5 - 4.5英寸。
中花型——花的直径为2.5-3.5英寸。
多花型——花的直径为1.5-2.5英寸。
繁 殖
穴盘苗或种子 生产者必须决定是购买穴盘苗还是种子。种子可以在穴盘中种植或者在开放的播种盘中种植,这取决于上市的时间、可利用的劳动力、生产数
量及可利用的设备设施。对刚开始三色堇生产的小规模经营的种植者来说,购买穴盘苗并集中精力于幼苗的生产是明智之举。只有在掌握幼苗的栽培技能之后,种
植者才可以考虑购买种子而不是穴盘苗。
为供应秋季市场,三色堇必须在七八月间进行繁殖,在北卡罗来纳,此时并不是三色堇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佳时期。萌发室和有效的
降温系统是秋季生产三色堇所必需的。至于萌发室,有许多方案可以借鉴。对于许多小型和中型的温室来说,为供应早秋市场,购买穴盘苗比投资建萌发室或在夏
季高温条件下解决三色堇的萌发问题更可行。至于经过早春市场的晚秋,由于气候更凉爽些,因此三色堇的繁殖更加容易。
萌发所需条件 选种是三色堇繁殖的第一步。三色堇的种子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没有经过处理的传统种子;二是经过生理处理已启动萌发的种子。经过处理
的种子的优点包括萌发率更高、萌发更快以及萌发过程中对高温不敏感,其售价较高。为秋季市场供花的三色堇,在繁殖期间,如果此时东南地区温度很高的话,
缺乏温度可控萌发室的种植者应该使用经过处理的种子。
三色堇萌发基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适当的通气状况和良好的持水力。萌发基质的组成成分应该比用于最后定植的植株的基质更精细些。更精细的混
合物虽然能提供更好的持水力,但是增加了水分含量过高和通气差的可能性。
基质的化学性质和它的物理性质一样重要。基质的ph值为5.4-5.8时最适于三色堇的生产。由于三色堇幼苗对高浓度的可溶性盐敏感,因此要避免基质中含有大
量用作基肥的营养物质。含有用于调整基质ph值的白云石的石灰及含有微量元素和少量过磷酸钙的基质比较理想。萌发基质中磷的水平应该
非常低;高水平的p易引起幼苗徒长。
实施液肥施肥方案应该在茎和子叶形成之后进行。一般使用磷和铵态氮含量较低的肥料,以防止植株过分徒长。建议使用硝酸钾、硝酸钙、硝酸镁提供氮源的配方,如表1所示的碱性肥料。这些配方具有附加功效,可提供钙和镁。使用这些碱性肥料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三色堇繁殖者在
基质中使用石灰的费用,而且可以利用这种施肥方案维持基质适宜的ph值。
每隔3-5天施用50ppm氮肥直到第一片真叶形成。之后,将氮肥的浓度提高至100ppm,仍然是每隔3-5天施用一次。在施肥期间浇净水。
幼苗生产期间将基质的ph值控制在5.4-5.8之间。基质的ph值高于5.8时易引起缺铜和缺铁;而且高ph值可能会增加由thielaviopsis basicola真菌引起的根腐
病发生的几率。如果基质溶液的ph值高于5.8,用浓度为1-3磅/100加仑的硫酸亚铁或硫酸铝溶液,每隔10天淋洗幼苗一次,
有助于降低基质ph值。每次淋洗后,对幼苗轻轻地喷雾以减少叶片受到的损伤。如果浇灌用水的ph值高于5.8的话,用35%的硫酸将其ph值降至5.4,这样有助于降
低基质溶液的ph值。继续这些纠正处理,直至基质的ph值下降并稳定在5.4-5.8之间。
温度是三色堇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重要影响因子。经过或不经过预处理的种子在20℃恒温条件下萌发最好。胚根形成
后,在茎和子叶形成期间,保持凉爽的温度对三色堇幼苗的生长最有利。三色堇对dif有反应,因此,将白天/黑
夜的温度保持在20℃而不是白天温度比晚上高,这样可以减少徒长。从出现第一片真叶开始,一直到将植株移栽至苗床中,
将温度降至14.4℃-16.7℃,并保持恒温。
种子萌发不需照光,但是在胚根形成后需要光照以防徒长。胚根形成后建议照光,光照强度为1500-3500lux。胚根形成后,如果萌发
室内没有合适的光照,许多种植者将幼苗从萌发室移至温室培养。
萌发期间必须控制湿度。将种子和幼苗周围的相对湿度控制在相当高的范围内,但是不要浸透基质。在种子上覆薄薄一层蛭石可以提高萌发期间种子周围的湿
度。虽然萌发期间相对湿度应该较高,但是基质中过多的水分降低了氧气的含量,降低了萌发速度,减缓了根系的生长。多次少量地喷雾比少次大量地喷雾效果好
,后者使得基质的水分饱和。在幼苗行“抗性”生长时,减少喷雾的次数,降低相对湿度。
如前所述,幼苗生长的调节可以通过昼夜温差实现。如果dif为0时不能合理地控制徒长,那么使用-2.8℃--5.6℃的温差控制植株的高度。当达不到这种控温水平时,考虑使用那些标签上注明为控制三
色堇幼苗徒长的化学类生长延缓剂。许多穴盘苗的种植者已经报道过,在规划穴盘苗的大小时,低浓度、多次使用比高浓度、一次性使用的控制效果好。
进度安排 幼苗生产期间的进度安排取决于生产环境和生产体系。三色堇穴盘苗的生产周期为5-7周,然而,在开放的苗床中生产的幼苗通常在播种后4-5周就
可以移植了。
培植三色堇
进度安排 三色堇成苗和上盆的时间依投放市场的时间和预期的环境条件决定。成苗移植后5-9周可以出售。从你预期投放市场的
日期往回数,这样来决定你什么时候应该准备好移植的材料。
培植的环境条件 培养容器中建议使用的基质类似于那些繁殖用基质。两种基质间的主要差异在于孔隙度,建议使用比萌发基质通气更佳、排水更快的、更疏
松的混合基质。
基质中应含有充足的石灰,可以保证土壤ph值在5.4-5.8之间。同时也建议使用微量元素和少量含磷的基肥。
三色堇培养阶段的施肥与萌发阶段相似:施肥不要过量。如果流失极少的话,连续施用125ppm的氮,就足够三色堇的生长之需。如果流失非常严重的话,将氮的浓度提高至175-200ppm并连续施用。也可以采用一周施一次225-275ppm氮的施肥方案,代替连续的施肥方案。轮流施用碱性和酸性肥料
,以确保微量元素的正确供应,并有助于保持基质ph值的稳定。
三色堇的培养温度与幼苗生产使用的温度相似。每天的平均温度在14.4℃-16.7℃时,生长发育最佳。正如前面所描述的那样,三色堇对昼夜温差有反
应,等于0或小于0的dif对植株高度的控制比大于0的dif更可取。三色堇可以在更低的温度下种植而不损伤植株,但是发育迟缓。
光照水平应该尽量高,但是在夏末及秋季,为了控制温度,通常需要遮去约30%-50%的光线以减少散布至植株上的热量。一旦周围环境的温度适宜促进植物更好
的生长发育和成花,就应尽快移去遮荫材料,增加光照。
在植株萎蔫前浇水,但是要见干见湿。湿度过大导致根系生长不良,而且会增加根系的腐烂率。然而,让基质干至使植物萎蔫的临界点会浓缩根系周围的盐分
,导致根系受到损伤。浇水时,尽量减少流失,以减少营养从植株中流失。
昼夜温差为0或小于0时,可以获得植物生长调节的最佳效果。昼/夜温度为12.8℃/18.3℃时,对减少过分徒长非常有效,但是在东南地区的秋季,这种
情况非常罕见。直到植株表现出旺盛生长时,再施用生长延缓剂。避免施得太晚,因为一旦植株被移植到园林中时,它们可能会延迟开
花并减缓生长。
生产问题
害虫 有各种各样的三色堇害虫,其中有一些将来可能会引起严重的问题。种植者应该与当地技术推广中心联系,以获得防治每一种害虫的建议办法。
这些害虫的编号以及最新版本的“n. c. 农业化学药剂手册”将为他们提供每一种害虫的最新控制方法。
表2列出了一些主要害虫,其中种植者应该密切注视的用黑体标示。其他害虫可能会引起生产问题,但通常情况下,它们的危害性不像那些用黑体标示的害虫那
么严重。
病害 无论在生产温室中还是在园林花坛中,三色堇都容易感染许多严重的病害。下面列出了一些在北卡罗来纳比较常见的三色堇病害,同时给出了防治办法
。参阅最新版本的“n. c. 农业化学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