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脊竹蝗ceracriskiangsutsai 为直翅目orthoptera 蝗科locustidae
形态特征
成虫绿色,体长约33mm,雄虫略小,由头顶至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显著的黄色纵纹,愈向后而愈宽,触角末端淡黄色。后足腿节粗大,两侧有人字形沟纹,胫节瘦小,有刺两排。
卵长椭圆形,长6~8mm,土黄色,卵块圆筒形,长19~28mm。
寄主植物
毛竹、淡竹、刚竹等,也危害水稻、玉米等。
发生特点
我国产竹区的主要害虫,常大面积危害。每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越冬卵于5月初开始孵化,5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6月底孵化完毕。
为害症状
大发生时,将竹叶吃尽,如同火烧一般,新竹被害即枯死,老竹被害后2~3年内不发新笋,被害竹的竹秆内往往积水,不能利用。
防治方法
①人工挖卵。竹蝗产卵集中,可于11月份发动群众至产卵多的地点挖卵块。
②跳蝗出土10d内,于早上露水未干前用敌百虫粉喷撒,每公顷用药20~30kg;或用闹羊花1kg加水200kg煮沸,当药液呈红褐色时取出过滤成母液,再将母液稀释成500倍液喷射。
③在跳蝗上竹时,对密度较大的竹林,用3%敌百虫粉20~30kg喷撒;或在露水干后用50%马拉硫磷800~1000倍液喷雾;也可用杀虫净油剂进行超低容量喷雾;也可以进行烟雾剂防治。
④释放白僵菌,使初生的跳蝗感染白僵菌而死亡。
⑤诱杀。用100kg尿中加入2~3kg5%敌百虫粉拌匀,再用稻草浸透,在竹林中放数堆诱杀,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