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行为的危害是让受害者产生消极的自我概念或自我认知,自尊较低;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特别是容易导致违法犯罪的行为。校园暴力行为侵犯了被害人的权利主要有生命健康权和人格尊严权,同时这两种权利是未成年人最基础最重要的权利。
一、校园暴力行为的危害
校园暴力行为的危害是让受害者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率下降。学生每天都处于紧张的回避、逃避、躲避状态,学习精力分散,学习效率自然下降;学校正气受压抑,邪气上升。学生不是在团结的气氛中,比学习、比智慧,而是在霸道的环境中比拳头、比地位,班级风气、学校风气无形中自然偏离了方位,邪气不除,正气难正;学生人格扭曲。当学生受到无端欺辱时,其他同学由于害怕报复,不敢挺身而出主持公道,正义感被泯灭;爆发恶性事故。由于多次受到欺辱,受害者压力很大,等压抑达到不能承受时,就会产生报复心理,宁肯鱼死网破,铤而走险;如果双方的社会关系、家庭势力参与进来,将会酿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二、校园暴力行为侵犯了被害人的哪些权利
校园暴力行为侵犯了被害人的权利有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特别是未成年人,侵犯这些权利导致的危害尤其大。因此,当未成年人受到欺凌时学校老师应该积极的解决,对于频繁出现的情况需要家长介入或是通过公安机关解决。友情提醒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三条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
三、校园暴力行为的具体表现
校园暴力行为的具体表现为肢体欺凌,比如推撞、拳打脚踢以及抢夺财物;言语欺凌,比如,当众嘲笑、辱骂以及替别人取侮辱性绰号;社交欺凌,比如。孤立、令其身边没有朋友;网络欺凌,比如,在网络发表对受害者不利的网络言论、曝光隐私以及对受害者的照片进行恶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