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针对财产进行继承,往往当事人都是按照法定继承顺序进行的,有遗嘱的会选择遗嘱继承,那么谁是第二顺序继承人?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谁是第二顺序继承人
(一)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异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1、养子女与生子女之间、养子女与养子女之间,系养兄弟姐妹,可互为第二顺序继承人。
2、被收养人与其亲兄弟姐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不能互为第二顺序继承人。
3、继兄弟姐妹之间的继承权,因继兄弟姐妹之间的扶养关系而发生。没有扶养关系的,不能互为第二顺序继承人。
4、继兄弟姐妹之间相互继承了遗产的,不影响其继承亲兄弟姐妹的遗产。
(二)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二、第二顺序继承人有什么特殊规定
《民法典》规定,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第二顺序继承人。第二顺序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存在着在一定条件下的法定扶养、赡养义务关系。
(一)养子女与生子女之间、养子女与养子女之间系兄弟姐妹关系互为第二顺序继承人;
(二)被收养人与其亲兄弟姐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不能互为第二顺序继承人。;
(三)继兄弟姐妹之间,因扶养关系而发生,互为第二顺序继承人关系,但是,没有扶养关系的,不能互为第二顺序继承人;
(四)继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继承了遗产,不影响其继承亲兄弟姐妹的遗产。
第二顺序继承人在依法享有合法继承权时,有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伪造/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依法剥夺其继承权。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继承人范围及继承顺序
三、第一继承人顺序怎么分配
(一)一般情况下,同一顺序的各继承人均等分配遗产。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规定: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在继承遗产时,一般情况下,应当按继承人的人数均等分配遗产数额。
所谓“一般情况”是指同一顺序的各个法定继承人,彼此在生活状况。劳动能力以及对被继承人所尽抚养、扶养或赡养义务等方面,情况基本相同,条件大致接近。所谓“均等分配遗产”是指同一顺序的各个法定继承人所取得的被继承人遗产数额比例相同,没有明显差别。
第一千一百三十条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二)特殊情况下同一顺序各继承人可不均等分配遗产,这些特殊情况是指:
1、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和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可以多分。生活有特殊困难是指继承人因为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或其他生活来源,难以维持其起码的物质生活条件。缺乏劳动能力是指继承人因尚未成年不具备劳动能力或因年迈、疾病等原因而部分丧失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
2、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赡养或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是指对被继承人负有法定的抚养、扶养和赡养义务的继承人,为被继承人的生活提供了主要的经济来源或者提供了主要的劳务扶助。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是指继承人与被继承人在日常生活方面处于相互紧密联系状态,彼此相互关心和照顾。
3、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对被继承负有法定的抚养、扶养和赡养义务的继承人,在其具有履行抚养、扶养和赡养义务的条件下,如果拒绝履行上述义务,那么在分配遗产时,不应分给这类继承人任何遗产,或者仅分给其极少份额的遗产。但应注意,如果被继承人因有固定收入和劳动能力,明确表示不要求其扶养的,分配遗产时,一般不应因此而影响其所应取得的遗产份额。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谁是第二顺序继承人的相关知识,在第二继承人当中,无论是兄弟姐妹还是祖父母、外祖父母都是与被继承人有着亲密的关系,不过前提都是在没有第一继承人时。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