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单片机的工作电压是5v?

因为大多数芯片都是5v的ttl电平,要做到电平兼容,电平匹配,避免要电平转换操作,所有很多单片机的工作电压都是5v。早期(196x)的晶体管电路(ttl)单管的压降是0.7v。 一个电路里经常有多个晶体管串联。 比如4管串联,电源至少保证0.7x4=2.8v才能保证电路正常工作。 所以最早有3v 5v等标准。 后来lm7805(197x)电源ic出来以后,5v成了事实标准。
ttl指的是ttl电平,0~5v之间,小于0.2v输出低电平,高于3.4v输出高电平。全称transistor-transistor logic,即bjt-bjt逻辑门电路,是数字电子技术中常用的一种逻辑门电路,应用较早,技术已比较成熟。ttl主要有bjt(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 即双极结型晶体管,晶体三极管)和电阻构成,具有速度快的特点。最早的ttl门电路是74系列,后来出现了74h系列,74l系列,74ls,74as,74als等系列。但是由于ttl功耗大等缺点,正逐渐被cmos电路取代。ttl输出高电平>2.4v,输出低电平<0.4v。在室温下,一般输出高电平是3.5v,输出低电平是0.2v。最小输入高电平和低电平:输入高电平>=2.0v,输入低电平<=0.8v,噪声容限是0.4v。
为什么很多都是5v,而且有大量电源芯片支持的也是5v。
电压浮动为5%,而电压标准,在a/d当中使用,标准应该是5.12v。
因为512 是2的n次方,这样a/d 的每一个字都是一个整数,当作为无符号计算的时候,更简单,但是没见到哪个成品用这个电压的,大部分都是5v,为什么不用呢?
因为做5.12的标准电压成本会成倍增长。5v与5.12v精度差别在百倍,小数点后0.12v,基本很难做到高精度标准电压,市场通用电压为5v,上浮一定百分比。
2008年11月发布的stc12系列单片机数据手册中,stc12c系列的单片机电压范围是3.3~5.5v;stc12l系列的单片机电压范围是2.2~3.6v。如果选择stc12c系列的单片机,只要单片机的工作频率不是太高,使用3.7v供电是没有任何顾虑的,官方声称单片机的抗干扰能力可以达到4000v,但实际应用说法不一。
1、大多数单片机都是 ttl 电平,各自的高低电平定义不一样;
2、当电源电压为5v时:51,avr单片机是5v;
3、当电源电压为3.3v时:51,avr单片机高电平是3.3v;
4、arm 如lpc2138,电源电压只能为3.3v,io输出高电平为3.3v;但io口可承受5v电压
现在单片机工作电压主要有两种:一种工作在3.3v 一种工作在5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