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济源杂交肉牛犊出售陈屯镇毛友云的黄牛养殖场,据他介绍说:“起初养牛是因为比较喜欢养殖,后来感觉黄牛容易养,肉质嫩口感好,市场价格稳定,才决定做这个产业,黄牛以稻草为主食,我们牛场按2100元/月分给贫困户劳务费。
目前,我们场每头牛大约700公斤,按照市价25元/公斤,出栏每头17500万元左右,除开成本大约每头每年收入6000元,加上、分到的劳务费,贫困户每户每年养殖黄牛收入近万元。所以目前发展养牛还是很不错的行业,我计划明年再引进50头黄牛以扩大养殖规模。”
张启明的任务是为想要脱贫致富的人家发放“富农贷”,然后帮助这些人摆脱贫困。“‘富农贷’是我市邮储银行近年来推出的一项致力于扶贫脱困的金融产品,利息低、门槛低、手续少,很适合那些想要脱贫的人家。”张启明说,聊天中,他向老任推荐了“富农贷”,希望老人能多养几头牛,早点致富。 80后的刘毅明是土生土长的屏山县大乘镇人,家在偏远的岩门附近。家里兄弟姊妹四个,刘毅明排行老二。在她的童年,一场不幸为她带来一生的苦难。由于孩子多,家里穷,三岁时刘毅明发高烧,家里没钱送更好的医院,便在就近的乡村医生处。没想到这一针下去,刘毅明再也没有站起来。“双下肢还是有感觉、有力,就是无法直立。”从此,刘毅明只能整天坐里的竹筐里。 找养羊农户吃本地羊肉 养牛成功,张文建又搞起循环农业。“2010年,我搭建了一幢菇房,开始用牛粪种蘑菇。第二年,又搭建一幢菇房。”他说,那时候,利用牛粪种出的白蘑菇还被认定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
江西省永丰县七都乡是远近闻名的肉牛养殖基地,肉牛市场每年的交易金额超亿元。近年来,在精准扶贫和财政资金奖补政策的激励下,全乡群众养牛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现在,村村都有养牛大户,很多农户靠养牛富了起来。设备到位,接下来要解决技术难题。“当时我们考虑,如果将牧民代表带到内地羊毛被加工厂学习的话,仅仅是吃、住、行三项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索朗美嘎告诉记者,为节约经费,工作队从网上下载了制作羊毛被的学习教材和视频,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观看学习,并和牧民代表交流、试验,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新来过……终于,经过3个月的努力,巴嘎村生产出了第一条羊毛被。与此同时,巴嘎村成立了羊毛被加工厂合作社。大方县黄泥塘镇化联村贫困户金万忠近几年患严重胃病,没法干重力气活,心情一直压抑。近一周,他却“牛”了起来。 在和曹文英的交谈中,“底气”一词让记者记忆尤深。底气来自何处?应该就在客人到家门口买羊,去年卖羊收入4万多元等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当中。一条条乡村公路,让贫困户有了打拼的底气;一条条乡村公路,让贫苦户有了致富的底气! 2015年11月,李源参加了团郴州市委举办的“郴州市首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并一路杀进了决赛。他结识了不少创业伙伴,获得了团郴州市委提供的“天使投资”,青年创业导师团的指导更是帮他理清了发展思路。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