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对于民事诉讼存在的时候,一般来讲法院审理的案件,是会有不服一审的存在,那么民事诉讼二审审理期限的规定?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民事诉讼二审审理期限的规定
(一)对判决提起上诉的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二)对裁定提起上诉的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由此可知,民事诉讼二审审理期限对判决和裁决的规定不同,判决的审理期限为三个月,裁定的诉讼期限为三十日。对于审理期限的规定是对审判活动的一种督促,有利于被审理案件的审结,有利于提高审判效率同时维护好双方当事人的权利。
二、民事诉讼如何主张诉讼时效抗辩
当事人需要写一份诉讼时效抗辩申请书,交于法院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才会进行开庭审理。
民事诉讼时效抗辩应该如何提出:
(一)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限制。新规定列举了四种债权请求权,当事人对这四种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这四种债权请求权分别是:
1、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2、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3、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4、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二)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时间。当事人应当在一审期间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当事人在二审期间提出诉讼时效抗辩,需同时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该证据必须是新的证据,二是该证据能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
根据《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二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是指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以及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
当事人在再审期间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或者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均不予支持。
三、民事诉讼有二审抗诉吗
民事诉讼有二审抗诉。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新审理要求的诉讼活动。当事人对民事诉讼有二审不服可以向法院申请再审。再审是为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判决、裁定,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重新进行的审理。如果当事人对人民法院作出的已经生效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认为有错误可以上向一级法院申请再审,也可向同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规定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民事诉讼二审审理期限的规定的相关知识,根据上文的介绍,我们可以得知对于不服一审民事诉讼判决的时候,是可以提出二审的,并且需要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