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南茗佳人摄
说起做旧,自然让人联想到做假。不过现在有一种看法,其实普洱“做旧”,在保持质量前提,可以说是技术创新?就如当年熟普的制作工艺创新一样。
做旧有两种,茶做旧,包装做旧。这里我们所讲的是“茶做旧”。
现在有一批人,以很强的团队精神很专业地在做旧了,其做旧的手法技巧,真可谓苦心孤诣。有意思的是,有的假老茶做的还真“专业”,人工“做旧”,生茶占的比例很高。汤色、叶相各有千秋,汤色很像老茶,质感也比较润滑。除了陈香老韵做不出来,其他方面还真有点像那么回事。远非前几年香港台湾几位的普洱茶大鳄那点湿仓水平可同日而语!
普洱熟茶其实也是“做旧”?但现在都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工序的创新
也说不定哪天,这些做假老茶的探索,还真取得成功,使我们存放三五个月,就得到二三十年的享受,就跟当初发现熟茶的一样!
当初熟茶其实的发现,也是为了普洱茶的口感更适合饮用。但底线是不能冒充其他的茶。至于包装做旧,这是赤裸裸的欺骗。
自1975年普洱茶的人工渥堆工序成熟以来,一直引来热议。其核心技术——渥堆,被广大的茶友看做是人为故意地“做旧”:为了尽快达到陈化的目的,而将茶叶进行了一个“沤”的过程。
但需注意的是,“渥堆”普洱是通过科学的技术,加速了化学反应进程,得到的一款风味独特的普洱熟茶。而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前人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心血,游历了广州、香港等地进行学习和试验,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不断的提高普洱熟茶的口感风味,才有了今天相对成熟的人工渥堆工序。
这里要强调一下,这道工序不是拍脑袋想出来,而是有一定的科学实验基础,有严谨的实验过程,和人群认证。总的来说,这道工序有科学基础和实验数据,因此是科学发明。虽然技术的形式上是“做旧”。
普洱生茶的“改良工艺”,其实层出不穷
如今流通于普洱茶市场的新工艺普洱茶制品,我们打开包装来看,可见茶品干茶的色泽,条索整洁、饱满度高,姿色颇高,相对他日的传统普洱茶制品而言,这类新工艺普洱茶的新制品,在开汤品饮,茶香高扬,纯净,宜人,口感醇厚,相当于传统普洱茶制品存放三年后的干茶色泽、口感滋味。能引起不少人的好感。
在普洱茶界内,现将“改良工艺”工艺称之为新工艺普洱茶制程法。这类改良工艺制作的普洱茶制品,即称之为绿茶化、黄茶化、红茶化等非传统普洱茶制品。
若以传统普洱茶制品为标品,以此来评判新工艺普洱茶制品的成茶特点,可以归为是新茶“做”出来的茶。
比如:目前新工艺制程普洱茶的揉捻来讲,“改良工艺”揉捻其做法就是将已杀青好的茶叶或在杀青锅内堆成小堆或出锅后在揉捻前堆成小堆,让茶叶先“闷”一段时间,再作揉捻。这种做法,现目前在云南普洱茶原产地各大山头茶制作过程中,皆为常见。
目的也很简单,同炒青绿茶的制法一样,提高普洱茶制品在新品时期的香气,也提高了制品在新品时期的品质,如适口性,香气足等,给人的第一印象,闻着香,喝着滑,这是好茶。
但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传统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岁月品鉴属性。
普洱茶传统制程法与新工艺制程法普洱茶,孰优孰劣?
笔者对做旧没多大意见,期待它能探索普洱茶快速陈化但美好依然的途径。
所以这些做旧的老茶会相当一段时间有市场,但希望这些做旧,能以对健康“不求有益,但求无害”为底线!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讲,对普洱茶传统工艺加以改进,进一步助推产业大力发展,这是很有必要的,但为了市场的需要,传统的东西要不要坚持呢?或者,新工艺制出来的茶,还要不要叫做原来的普洱生茶,可不可能新取一个名字:新派普洱?或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