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中山海经

“帕卡”是哈尼族的方言,“帕”是老的意思,组合起来就是“茶树老叶”的意思。在四季如春的云南,冬季茶树仍旧繁茂。这时候哈尼族人会采摘茶树的老叶子,相当于现在白茶贡眉的采摘标准。进行适当的萎凋后,置入类似《茶经》所说的甑内,用蒸汽蒸软后揉捻。冬季云南气候相对干燥,揉捻后再经日光晒干。茶树的老叶本来就没有强壮的单宁,经过蒸青后晒干,茶汤即使长时间煮沸,口感也不会有苦涩味道。原始做工的帕卡茶,在晒干后用葛根的藤捆束好。这样的茶,从古至今都是当地人饮用的。哈尼族人自古以茶为生,清乾隆年间,大臣尹继善就曾有“茶山地方瘠薄,不产米谷,夷人穷苦,惟借茶叶养生”之说。那时候采摘下来好的茶青,都被族人当成维系生计的农产品售卖养家。而这些老叶子,则被当地人仔细对待,用古老的工艺制作好后供全家饮用。
以前的帕卡茶,是用葛藤捆成一尺多长的柱形。现在为了取用方便,以及为符合食品卫生的要求,哈尼族的老人,会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将茶捆成拇指大小,每次只要拿来一粒,就可以打发一下午的时光。在天价茶充斥市场,个个争当茶中龙凤的云南产区。,竟有这样淡定闲散的茶,存在于日常生活中,风味竟也让人有些许惊喜。这种经过蒸青又晒干的茶,某种风味与当下流行的白茶中的贡眉,竟也有重叠。在周末空闲的时间,可以煮上一壶,倒在米里一起蒸熟,晚饭与家人分享茶香四溢、颜色棕黄的米饭,真有那种粗茶淡饭的幸福感在心中流淌。一斤几十块钱的价格,似乎很容易让它成为生活的必备。
我们透过物,可以触碰到生活的美。这种美必须与日常相连,让它具有人人可拥有的普遍性,才能迎来这古老茶区新的灵魂。柳宗悦说:“最美之物,并非诞生于天才之手,而是诞生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帕卡茶,用粗粝的味道诠释了时间,让我们在当下,仍可以喝到有如《茶经》所载的工艺,但却丝毫不会让人感觉到那种异于生活的戏剧感。而已经八十多岁的哈尼族老妈妈,则喜悦于在有生之年,竟又有人像她年轻时候一样,爱着这帕卡茶粗粝中保存的甘甜。这是茶味,更是生活,脱离此,则无法称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