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家推荐:河南平顶山不锈钢除雾器局部塌陷问题-九霄欢迎您
由于折流板除雾器是利用烟气中液滴的惯性力撞击板片来分离气水,因而除雾器捕获液滴的效率随烟气流速增加而增加,流速高,作用与液滴的惯性大,有利气水分离。但当流速超过某一限值时,烟气会剥离板片上的液膜,造成二次带水,反而降低除雾器效率。另外,流速的增加使除雾器的压损增大,增大了脱硫风机的能耗。
pp塑料材质除雾器价格较低廉、耐腐蚀性强;但是强度较低,耐温性差,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除雾器的强度降低很快,正常温度下强度只有30mpa。是常温状态下使用比较多的材料。
除雾器作为一款烟气脱硫的工业废气处理设备,目前衡量除雾器性能参数的主要标准是经过除雾器烟气中雾滴的含量、直径。而影响除雾器性能的因素也包含很多种:烟气流速、气流分布均匀度、叶片结构、叶片间距离、除雾器布置样式等。
一般在除雾器性能要求是让通过除雾器的雾滴含量在一个周期内平均值低于75mg/nm,而无雾滴的径直大于15μm,将其视为标准干烟气,采样距离为靠近除雾器1-2米内。
影响除雾器性能在一点就是压力差,通常指烟气通过除雾器除雾管道所引发的压力损失,除雾器系统内压力差越大能耗也就越高。在工作中一定要合理把握工作状态,我们除雾器厂家推荐您尽量将压力差保证在200pa内。
316l不锈钢除雾器,也称为不锈耐酸刚,造价高,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成型性、相容性以及强韧性等特点,而且耐高温,一般用在对温度要求较高的场合。 根据以上的不同特点,除雾器一般是根据塔内温度和生产成本方面来进行选择的。
除雾性能可用除雾效率来表示。除雾效率指除雾器在单位时间内捕集到的液滴质量与进入除雾器液滴质量的比值。除雾效率是考核除雾器性能的关键指标。影响除雾效率的因素很多,主 要包括:烟气流速、通过除雾器断面气流分布的均匀性、叶片结构、叶片之间的距离及除雾器布置形式等。jxhqyjhb1905
对于脱硫工程,目前用于衡量除雾性能的参数主要是除雾后烟气中的雾滴含量。一般要求,通过 除雾器后雾滴含量一个冲洗周期内的平均值小于 75mg/nm3。该处的雾滴是指雾滴粒径大于 15μm的雾滴,烟气为标准干烟气。其取样距离为离除雾器距离1-2m 的范围内。
目前国内电厂常用的除雾器性能测试标准。
通过调整各冲洗通道的间隔时间可调节补充水量,冲洗通道可以按空间顺序依次冲洗,也可以将一个周期内的冲洗次数调整为迎风面多于背风面。冲洗频率一般取决于吸收塔每小时的蒸发水流量,当吸收塔内的水位低于设定值时,自动控制系统将执行除雾器冲洗程序。冲洗水要尽可能采用新鲜水,以迅速降低除雾器叶片上附着浆液的饱和度,避免结垢。
在除雾器出口烟道上用烟气采样仪采集烟气,记录采样时间,同步测量烟气流速、标准干烟气量、烟温、烟气含湿量、烟气含氧量等。
用稀释的高氯酸和超纯水对采样后的微纤维过滤器进行反复冲洗,洗液用慢速厚型定 性层析滤纸过滤到 250ml 容量瓶中,定容。混匀后用 edta 法测定 mg2+含量。另取 纤维过滤器作空白样。iv 用烟尘采样仪测定吸收塔进口烟尘浓度,然后计算除雾器出口液滴质量浓度。
316l不锈钢除雾器,也称为不锈耐酸刚,造价高,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成型性、相容性以及强韧性等特点,而且耐高温,一般用在对温度要求较高的场合。 根据以上的不同特点,除雾器一般是根据塔内温度和生产成本方面来进行选择的。
在除雾器出口,用带加热采样管和尘分离器的标准除尘设备对气体进行等速采样。采样体 积为5m3,采样后用超纯水对采样管和采样设备进行反复冲洗,洗液倒入250ml 容量瓶中定容。混 匀后用 edta 法测定 mg2+含量。
除雾器的冲洗周期:冲洗周期从第一层除雾器下面的冲洗系统开始,然后到第一层除雾器上面的冲洗系统,后才是第二层除雾器下面的冲洗系统。各个冲洗区都按规定的顺序进行冲洗,期间的间隔时间只有几秒钟。
厂家推荐:河南平顶山不锈钢除雾器局部塌陷问题-九霄欢迎您
压降及除雾效率均与烟气流速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即在烟气流速范围内,压降和除雾效率与 烟气流速成正比;当烟气超过临界流速时,使得液滴离心力随之增大,因而产生更大的次流,并在通道截面上形成了更大的双漩涡次流分布,同时导致压降迅速增加,系统能耗随之提高;另外,因烟气流速的提高会导致二次夹带问题的产生,而直接使除雾效率下降;同时也提高了系统水耗,导 致冲洗频率提升,如此往复循环不仅会造成除雾效率降低、压降提高,而且还会导致系统总的水力不平衡。
本公司生产的各种除雾器都能承受80℃条件下连续运行而没有任何不良影响,玻璃钢除雾器可以承受130℃条件下的连续运行,不锈钢316l材质除雾器可以承受300℃条件下的连续运行。通常一个脱硫塔除雾器测试需要三天,第一天用于运输设备到安全平台、安装和调节光学装置。第二天用于吸收塔数据实测。第三天用于设备的拆卸和打包。完整的技术报告可在测试结束后的2?3周内得出。通常一个脱硫塔除雾器测试需要三天,第一天用于运输设备到安全平台、安装和调节光学装置。第二天用于吸收塔数据实测。第三天用于设备的拆卸和打包。完整的技术报告可在测试结束后的2?3周内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