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手工单杯大师作品,唐朝时,我国瓷器烧造有“南青北白”的说法,就是以越窑为代表的南方青瓷和以邢窑为代表的北方白瓷。据考古资料表明,五代时期,景德镇地区也已经能够烧造出高质量的白瓷和青瓷。到北宋初,景德镇另辟蹊径,一举实现了陶瓷发展史上的次伟大创新,成功创烧了青白瓷,并形成了全国当时大的青白瓷窑系,风行于宋元时代三百多年。这些青白瓷“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龙泉手工单杯大师作品
可以说钧窑的兴起是和唐代鲁山花瓷的烧制成功与发展密切相关,而花釉瓷是在黑釉、黄釉、天蓝釉或茶叶末釉上饰以天蓝或月白色斑点。斑点有的排列规整,有的随意点画。由于大多装饰在深色釉上,浅色的彩斑更显得清新典雅,图为钧窑出品的瓶。
龙泉手工单杯大师作品,由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龙泉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促进会主办,陶都陶瓷艺术国际博览中心承办,中国收藏家协会工艺品收藏和宜兴日报协办的2017《国礼与艺术》龙泉青瓷宜兴展将于2017年4月28日下午2:00时在中国陶都陶瓷艺术国际博览中心二楼举行开展仪式,届时恭请您的光临!诚邀:范淑云刘少波2017年4月20日
谈志坚,1954年生,江苏宜兴人,研究员级工艺美术师,陶瓷艺术,中国传统工艺,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江苏省陶瓷协会副会长,“谈青窑艺”创始人,宜兴青瓷艺术研究院院长,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宜兴青瓷制作技艺”省级代表传承人。曾先后主持并参与“陶都五朵金花”各大门类品种的研发,其设计创作的青瓷工艺品新颖奇特,令人称绝,“窑变斗笠碗、窑变翠玉尊、谈青玲珑宫碗、将军映春晖、荆溪春晓、荷静清影、平步青云”等各大作品多次在和省级展评中获奖,使宜兴青瓷登上了全新的艺术——“谈青”时代。为此,江苏省宜兴市委市于2008年特别授予其“恢复宜兴青瓷工艺生产特别贡献奖”。
定窑青瓷水洗,秘色瓷繁盛于唐代,法门寺地宫发现之前不知道秘色瓷是越窑青瓷的一种,三国两晋时期,当地的老百姓利用本土优越的自然条件,吸取越窑和瓯窑的制瓷技术与经验,开始烧制青瓷。这一时期的青瓷作品制作粗糙,窑业规模也不大。到了唐代秘色瓷成为贡瓷但是,到五代和北宋,吴越国的统治者为了俯首称臣,每年向中原君主供上不计其数的秘色瓷,以示修好。阶段是越窑秘色瓷中国青瓷兴盛是三个阶段,阶段是越窑秘色瓷高,第二阶段是北宋汝窑瓷器,第三阶段是南宋到明前期龙泉窑。龙泉窑把中国青瓷烧到顶峰,好的是粉青、梅子青。
均山窑址在江苏宜兴县,又称“南山窑”,1959年被发现,因离均山村不远,故定名为“均山窑”。瓯窑窑址位于浙江温州地区。瓯窑早在西汉就生产青瓷,但影响较小。六朝时,瓯窑开始大规模生产青瓷,但生产规模远不如越窑。
福建陶瓷花器摆件, “哇,这个斗笠碗不错,很难烧啊!弄不好就塌了裂了。”一人对同伴说,一边用手指轻弹碗身,随后一声作响清脆。“碗内的螺纹应该是拉坯留下的。碗口周边点饰窑变釉,似作帽沿相色滚边,赏心悦目。”同伴拿起碗旁的介绍牌又补了一句:“怪不得。”只见牌子上写着“荣获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金奖”。 一、 顿时,业界掀起了一波振兴“东方蓝宝石”——宜兴青瓷的热浪,它告诉世人,宜兴不仅仅只有一把紫砂壶。
瓷器的胎土其实就是地壳所含成分,它要成为瓷器的颜色主要是里面的铁分,釉色是靠铁来呈现的。胎体和釉都是取之于地壳风化的泥土,里面肯定含有硅酸盐的成分。铝和硅是表现胎骨,它不呈现颜色,那么外面的釉所表现出来的颜色就是铁分的呈色。铁的含量在3%以下,它出现的就是青瓷的颜色。如果那个釉里面含铁量比较高,超过3%,到4%或者9%及以上,那烧出来的就是黑釉,黑釉和青釉的着色剂都是铁,都属于铁釉系统。所以青瓷就是早烧成的瓷器。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