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一般怎么解决

一、医疗事故一般怎么解决
当发生医疗事故时,无论对于医疗机构还是对于患者,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使问题得以解决,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医疗事故的处理一般可以通过三种途径:
1.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医患双方共同协商达成的解决方案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当然,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只具有合同上的法律效力。
2.由卫生行政部门主持进行调解:卫生行政部门在纠纷解决中,不做独立的意思表示,只起到促成当事人形成一致表示的目的。调解协议和协商协议一样,具有合同效力。
3.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院所做出的判决和调解,都属于国家公权力对民事活动的干预,具有强制性、终局性和权威性。
二、医疗事故分为哪几级
事故等级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1.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2.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3.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4.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三、认定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责任需要哪些条件
认定医疗事故,必须具备以下五个条件:
1.医疗事故的行为人必须有诊疗护理工作中的过失。
2.必须是发生在诊疗护理工作中,也包括为此服务的后勤和管理。
3.给病员造成危害的结果,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即“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不及此程度,不能认定为医疗事故。
4.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必须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否则不能认定为医疗事故。如果在发生多因一果的情况下,必须具体分析各自原因与作用,慎重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