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的品质与外观(即商品货架价值)对栽培效益的高低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提高葡萄的外观和品质就成为栽培上一个最为重要的任务。提高葡萄果实的品质,除了选择适宜品种、确定适当负载量和加强肥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以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新技术、新措施己逐步在葡萄生产上开始应用,因地制宜地采用这些新措施、新技术,必将有效:地提高葡萄的品质和栽培葡萄的经济效益。
(一)花序修剪与果穗套袋
1.花序修剪 葡萄是圆锥花序,每个花序上有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小花,但对鲜食葡萄来讲,要求的是整齐而且松紧适度的穗形与色美、质优、大小适宜的果粒。因此,花序修剪和果穗整理是优质葡萄生产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
葡萄花序修剪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花序展现之后,这时根据植株的负载状况及时疏除过多或过分弱小的花序;第二次在花序展开而尚未开花时进行,这次主要工作是剪去花序上的副穗和花序前端1/4的小花穗。近年来,在峰系列品种上花序修剪不仅要去除副穗和穗头穗尖,同时还要去除副穗以下的3-4个小花穗,使整个果穗上只保留中下部的10-14个小穗,并结合进行赤霉素处理,使巨峰的果粒更大,果穗更为紧凑、美观。
除花序修剪外,鲜食品种还要进行果穗整理,果穗整理的时间在生理落果后果粒基本稳定后进行。经过整理果穗,使果穗紧凑、果粒整齐。对于巨峰系及一些大果粒品种,商品上要求其标准果穗重应在460一500克,每粒果粒重10-15克,每个果穗保留40-45个粒,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6%以上。因此,必须在生理落果后及时按要求进行果穗整理。
果实生长后期、采收前还应进行一次补充果穗整理,但这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除去病粒、伤粒和裂果。有时为了减少用工量,这次果穗整理可与采收同步进行。
酿造品种一般不进行花序修剪。
2.果穗套袋 套袋是保证果穗穗形美观的重要措施,它不但可以防止病虫和鸟等对果穗的为害,而且有防止裂果、提早成熟的作用。经过套袋的果穗病虫害明显较少,而且果粒色泽良好,果粉保存完整,能充分体现出该品种特有的自然美。
葡萄套袋在第一次果穗整理后进行。套袋前可先在果穗上喷1次杀菌剂,如波尔多液或甲基托布津,待药液干后即可开始套袋。袋子可用报纸或质地略好的纸制作,也可购置专门供葡萄用的商品纸袋。葡萄纸袋的长度为35-40厘米,宽20-25厘米,具体长度、宽度按所套品种果穗成熟时的长度和宽度而定,但一定要大于其长和宽。袋子除上口外其余全部密缝或粘合。套袋时将纸袋吹涨,小心地将果穗套进,袋口可绑在穗柄所着生的果枝上。套袋后在进行田间管理时要注意不要碰动纸袋,防止影响果穗和果粒。采收时连同纸袋一同取下。有色品种在采前几天可将纸袋下部撕开,以利充分上色。要注意的是套袋材料一定要用透气性较好的纸制作,而不能采用密闭的塑料袋或将纸袋下方的两个角剪去。在雨量较多的地区采用下口敞开的漏斗型袋,可以防止袋内湿度过大。
葡萄果穗套伞袋也是一种保护果穗的好方法,尤其适用于棚架栽培。伞袋是用一张大小适中的泊光纸、报纸或塑料薄膜,在其一边中部剪一深达l/2处的缝,使用时将果穗沿剪缝套入至穗梗处,并使缝两边重合,上下用大头针固定,如同一把伞罩套在果穗上。伞袋同样能防止日灼、尘埃和病害,而且喷药、检查都十分方便,值得在一些新产区和棚架栽培上推广应用。
(二)鲜食葡萄的化学催熟 早熟可以明显增加鲜食葡萄的销售价格,同时也可避免因成熟过分集中给采收、销售、贮运带来的困难。我国各地鲜食葡萄多集中于8月中下旬高温期成熟,此时若遇阴雨就会给生产带来很大损失。因此,利用催熟剂不但可以促进果实提前上市,而且可以明显提高葡萄栽培的经济效益。
葡萄上常用的催熟剂是乙烯利。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物刺激素,能促进叶绿素的分解、色素的形成及有机酸的转化和果实芳香物的形成。试验表明,巨蜂等品种在果实开始成熟时,果穗上喷布或浸蘸250-300毫克/千克的乙烯利,能提早成熟6-8天,而且在喷后第五天即可食用。
利用乙烯利催熟葡萄时要注意:①浓度要适合,浓度过低效果不明显,而浓度高于500毫克/千克时,容易导致落果。②处理时间以果实开始成熟时为最适时期,即有色品种开始上色,白色品种果粒微微转黄时,处理效果最佳。③不同品种催熟最适宜浓度有所不同,生产上要经过试验以求最佳的处理浓度与方法。④由于乙烯利有促进离层形成的作用,所以单独使用乙烯利催热时常常导致果粒脱落,使葡萄果穗不耐贮藏和运输,为了减轻这种副作用,在使用乙烯利时可加入10-20毫克/千克的荼乙酸或10-15毫克/千克的2,4,5-t,即有良好的防果粒脱落的效果。
最近几年,国外采用脱落酸(aba)催熟巨峰系葡萄和促进果粒上色,效果也十分明显。方法是在果实开始成熟时,用100-200毫克/千克的aba进行喷布。经aba处理可以促进红蜜、先锋及井川系红色品种的着色和成熟,同时也提高了果实的甜度。但目前我国脱落酸尚未大量生产,所以目前生产上大面积应用仍以乙烯利为主。
生产上除了要促进葡萄成熟外,有时也采取措施推迟葡萄的成熟期,开展延迟栽培,以延长葡萄的供应时期。国外常用延迟葡萄成熟的化学药剂是atoa(2-苯并吡噻氧基乙酸),一般在幼果生长期到开始成熟这一阶段用10-20毫克/千克的药液仔细喷布果粒,浓度愈高延迟成熟的效果愈显著。但必须注意葡萄叶片对此药较为敏感,一般20毫克/千克以上就可形成药害。因此,使用时必须注意不要喷到叶片上。
(三)利用光呼吸抑制 提高葡萄果实含糖量 葡萄属于高光呼吸型的碳三植物,光呼吸几乎消耗光合产物的40%-50%。尤其在夏季,光呼吸作用因温度提高而急剧增强,而这时正值果实糖分增长的关键时刻,从而严重影响光合产物的积累,影响葡萄的品质。因此,适当抑制叶片的光呼吸,就能减少叶片光合产物的消耗,显著增加果实中的糖分含量。根据我们的实验,光呼吸抑制剂亚硫酸氢钠不仅可提高巨峰系葡萄的坐果率,而且对果实的品质、产量和成熟的整齐度均有良好的影响。为了改善果实品质,在果实膨大后每隔7-10天全株喷布1次300毫克/千克光呼吸抑制剂,连续喷2-3次即可收到明显的效果。使用时要注意亚硫酸氢钠可以和其他农药、化肥混合喷施,但决不能与除草剂混合使用。喷施的时间以晴天露水干后上午8-11时或下午15-18时为宜。
若为提高葡萄坐果率,可在葡萄开花前l周、初花和盛花期各喷1次500-700毫克/千克的亚硫酸氢钠,可明显提高开花坐果率。
(四)喷布稀土元素 提高葡萄产量与品质 稀土元素(re)是指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中化学性质十分相似的铈、镨、钕和镱等15种重金属元素,它们近年来在果树上应用十分广泛。商品稀土微肥称为农业益植素,简称“农乐”。葡萄上喷施稀土元素,能提高坐果率,增大叶面积,提高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能力,增强干物质的积累,从而有效地提高产量、增进品质,且还可以有效地防止果实裂果和促进果实提早成熟。
稀土元素在葡萄上的应用方法是:在葡萄开花前、盛花期及果实膨大期,各喷1次500-1000毫克/千克的稀土元素。实践表明,这样处理后产量可增加10%-31.8%,含糖量可增加1个百分点,成熟期提早5-7天。
对于一些容易裂果的品种如乍娜、里扎马特、京优等,在果实膨大期连续喷布两次500毫克/千克的稀土元素,能促使果皮增厚,从而相应减少裂果。
使用稀土微肥应注意:①稀土肥料只能溶于微酸性溶液之中,在硬水和碱性溶液中易形成沉淀而不能溶解,所以在配制时应先用食醋将水调成微酸性(p5-6),然后再加入稀土微肥,充分搅拌,待其完全溶解后再配成所需浓度,以备使用。②稀土微肥应在晴天的上午9一10时、下午16时以后喷施。③叶面喷施稀土微肥浓度不得超过1%,否则容易引起药害。④稀土微肥在沙质土壤和石灰质土壤栽植的葡萄园使用效果明显,而在酸性土壤上应用无明显效果。
(五)喷布调节膦提高浆果含糖量 调节膦在葡萄上喷布能显著提高浆果含糖量,而且有抑制营养生长、控制副梢的作用。
葡萄上喷布调节膦一般在浆果膨大后进行,即浆果成期前1个月时喷布,浓度以500一1000毫克/千克为宜,用喷雾器进行全株喷洒,一般喷布1次即可收到良好效果。试验表明,调节膦能使葡萄浆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增加l一2度,对一些有色品种还可提前上色7天左右。
调节膦对葡萄副梢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从而能减缓副梢生长,有利于养分向果粒集中和在枝蔓中贮存。调节膦的生理作用随施用浓度增大而明显增强,但最高浓度不宜超过1500毫克/千克,以防产生药害。
(六)施用食酯提高品质与产量 食醋是人们常用的调味品,近年来作为一种增产剂应用于葡萄生产已引起各地的广泛重视。
食醋中除含有醋酸(1%-5%)外,还含有一定量的乳酸、氨基酸、糖、甘油、醛类化合物以及各种盐类。这些物质能增强植物新陈代谢,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和植物的生长发育,在葡萄生长季节叶面喷布食醋能有效地增加粒重和含糖量、稳重,提高产量,改进品质。
具体方法是:在葡萄开花期、浆果膨大期以及浆果开始成熟期各喷1次300倍的食酯液。实践表明,产量可提高10%-20%,百粒重和穗重也有明显增加。
采用食酯叶面喷施时应注意:喷布时间在每天下午16时以后,以叶背为主,喷遍整个植株。选用食醋时不能用市场出售的化学醋和醋精,而应选用米醋,尤以陈醋为好,但存放时期在5-6个月以上的醋效果并不好,同时要注意喷 布醋液时浓度不能过大,否则会引起叶片灼伤。叶面喷醋可与叶面喷肥结合进行。
(七)葡萄环剥 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