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斑牡丹用途、保康牡丹

紫斑牡丹属寒冷干燥生态型,抗逆性强,适宜低温和干旱气候。中国长江以北至黑龙江省即北纬52度以南,温度-41℃左右的地区,大部分品种都能露地越冬生长,(有少部分品种在该气候条件下是否能越冬有待进一步观察),而在长春纬度44度以南的地区,通过近十年观察结果,紫斑牡丹露地正常生长根本不存在问题。
(1)紫斑牡丹一般在海拔60米(山海关以北)至3000米白龙江流域的地方都能生长,海拔高低对紫斑牡丹的影响,其实就是温度高低对牡丹开花日期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牡丹开花日期也相对延迟。如北京地区与兰州市区牡丹开花时间基本相同,但北京纬度高于兰州而兰州海拔高于北京。北京与沈阳海拔基本相同,但沈阳纬度高于北京,沈阳牡丹开花时间比北京大约晚二十天左右。
(2)紫斑牡丹抗大气干旱。在年降水量不到300毫米,蒸发量却达到1800多毫米的兰州中川机场(即中川牡丹芍药园)所在地区,紫斑牡丹只要在栽植时满足水分要求让其扎根成活后,也能抗旱生长。但如果让其开好花,则每年需浇2~3次水。
(3)紫斑牡丹品种间的年生长期只有几天的差别。有学者提出紫斑牡丹比中原牡丹生长期短的观点有误,牡丹的生长期是由无霜期长短决定的,无霜期长,生长期就长,反之则短。如果将中原牡丹栽植到兰州或将紫斑牡丹栽植到中原,两个品种的生长周期在当地就会基本一样。
(4)紫斑牡丹为长日照植物,喜光照,但在潮湿炎热的7~8月,如果气温较长时间保持在30℃以上且通风条件差时会产生枯叶现象。开花时节,过强的光照会缩短花的观赏时间,故而有些珍贵观赏品种在开花时节有搭凉棚遮阴的作法。
(5)紫斑牡丹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ph值6.2~8.3的范围内都能生长,虽能抗瘠薄土壤,但在肥力较好的土壤中生长健壮,成花率和花瓣瓣化程度都高于瘠薄土壤。东北地区土壤相对疏松地表水渗透力强,新栽植苗木必须注意补充水分,两年后新根扎根较深后就不用多浇水了。
紫斑牡丹的栽培历史
观赏栽培始于唐,甘肃距离隋唐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关中地区和长安地区的空间距离近,是繁荣的丝绸之路的一部分。观赏栽培发展于宋(金),因战乱频繁,尚未发现文字记载,但可从考古发掘中得知,牡丹已经成为民间艺术及装饰雕刻的题材之一。品种群形成于明清,文字记载比较多,“佛头青”、“绿蝴蝶”、“太士黄”等传统品种,至少是从清朝及其以前流传下来的。品种发现和研究于80年代以后,李嘉珏《临夏牡丹》是该品种群研究和发展的新的起点。
紫斑牡丹传统栽植区域分布于山西西安以西,青海西宁以东,宁夏及甘肃南部,主要在在甘肃形成品种起源、演化和栽培中心,并分布到邻近的青海、山西、宁夏等西北其他地区。紫斑牡丹品种已经超过300个,集中栽培分布于甘肃兰州、临夏、临洮、陇西等地,其种植规模、品种数量和在国外的影响,使之成为中国牡丹仅次于中原牡丹的第二大品种群。
牡丹常见的病害是褐斑病、根腐病和介壳虫。发生褐斑病叶面出现褐色或黑色斑纹,可用波尔多液每月喷1-2次,若病情严重则可喷3次。对染病较重的叶子要剪下烧掉,以防漫延。若发现根腐病,则要将病根剪除烧掉,并于栽植时在栽植穴中撒些硫磺粉。介壳虫则用40%的氧化乐果乳剂加1500倍水溶液喷洒具有较好的效果。
牡丹的耐寒力有一定限度,在北温带地区需埋土防寒越冬,埋土的厚度一定要超过枝顶10—15厘米,以防花芽受冻。来年早春开花之前如果花枝过密过多,应将低矮的花枝疏剪掉,使花头稠稀适度,防止叶里藏花。一些花型巨大的品种,开花以后常常下垂倒伏,应设立支杆来进行绑扎。

湖北保康冠芳野生牡丹栽培专业合作社

18986358868
中国 襄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