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反映太阳能光伏扶贫在实操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副司长许健民 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太阳能光伏扶贫是政策性很强的产业扶贫方式,前期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偏差,出了错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及时纠偏、不断完善。”那么,太阳能光伏扶贫今后将转到怎样的发展路径上来呢?来看看许健民的回答。
记者:从全国来看,太阳能光伏扶贫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目前的总体情况如何?
许健民:从2014年开始,有些光照资源比较好的贫困地区就开始探索把光伏发电 和精细扶贫结合起来。2015年,guo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就在全国6个省(区)30个县开展太阳能光伏扶贫试点。试点的总体情况还不错,一方面老百姓能够把贫困地区的光照资源通过光伏发电形式利用起来,清洁环保、收益稳定;
另一方面地方又能够发展新能源,对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了“加快推进太阳能光伏扶贫工程”的部署,guo家发改委、guo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太阳能光伏扶贫指导文件,并在去年10月下达了第一批共516万千瓦的太阳能光伏扶贫指标。目前,并网发电的大概是214万千瓦,在建的有309万千瓦。
在试点阶段,我们探索了四种形式,分别是户用系统、集中式电站、村级电站以及光伏大棚。在实践中,我们对不同建设模式的利弊进行了权衡比较。对于户用系统,很多贫困户的屋顶比较简陋、承重不够,存在安全问题;另外,户用系统比较分散,维护比较困难。
集中式电站适宜在土地资源宽裕的地区建设,但上述地区往往存在电网网架薄弱、消纳能力不足等问题。而相当根本的问题是在收益分配上。集中式电站一般由企业和政府合资建设,很大部分收益归了企业,贫困户受益比例比较低。综合以上考虑,我们确定将村级电站作为太阳能光伏扶贫的主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