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视频会议的技术要求标准


视频会议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地方的人群,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传输网络和多媒体设备,将音频、视频及文件资料相互传输,达到实时互动的沟通,已完成会议目的的系统设备。当下视频会议系统已经成为了企业内部沟通协作的重要手段,那么对于视频会议系统来说有哪些关键性的技术要求呢?
一、带宽
一般情况下,带宽越高,越能提供清晰的图像和流畅的视频效果例如,一个可以提供720p的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假设单幅图像照片的数据量没想啥用24比特表示,则:720p图像照片的原始数据量为1280×720×24/8/1024=2700kbyte。如果活动图像以每秒25帧为例,720p活动图像的每秒传输的极限数据量=2700kbyte×25=67500kbyte,传输bit流=67500×8=540000kbit/s=524mbps。而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场景固定,数据量会议10%—40%之间增量浮动变化,这样的数据量相当惊人。
二、压缩技术
拥有足够高的带宽不能有效的解决传送量的问题,而且一味的的追求高带宽,智慧增加技术难度,而采用高压缩比的压缩算法,可以有效的降低数据量们才能使视频、音频数据在ip网上传输成功。运动图像存在两种特性:空间相关性和时间相关性。这两种特性都会使得图像中产生大量的冗余信息,优异的压缩算法可以有效的去除这些冗余信息,节省传输打开。例如,在高清视频会议系统中,数字图像解码主要采用h.264标准相比于传统的标准,h.264压缩比高达80:1。以上文为了,720活动图像传输的bit流=524/80=6.55mbps。
三、多播技术
多播是一种多地址广播,发送与接收是一对多的关系。在传输过程中,发送端只需要发送一次数据报告,位于多播组内的各个用户就可以共享这一数据包。在视频会议系统应用中,将一个节点信号传送到各个节点时,无论是重复采用点对点通信买还是采用广播的方式,都会严重浪费网络带宽,而多播技术的数据传输分布到网络节点中,减少了网络中的数据总量。
四、传输协议
h.320协议(用于isdn上的群体会议):1990年提出并通过,是第一套国际标准协议。主要针对n-isdn(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能够满足和适应电路交换的特性,广泛应用于vsat/ddn/isdn等电路交换网络中。h.320标准中包括h.200系列标准和t.120系列标准。h.200系列标准针对视听业务,具体来说是以传送运动图像为主的通信业务。t.120系列标准是会议电视系统中有关数据会议的框架协议。
h.323协议(实现于ip网络的视频会议):1997年3月提出的h.323,为现有的分组网络pbn(如ip网络)提供多媒体通信标准,是目前应用相当广大的协议。规定了在主要包括ip网络在内的基于分组交换的网络上提供多媒体通信的部件、协议和过程。h.323一共定义了四种部件:终端,网关,网守和多点控制单元。利用他们,h.323可以支持音频、视频和数据的点到点或点到多点的通信。硬件的视频会议系统,基本上都是采用了这个技术标准,这保证了所有厂商终端和mcu可以互联互通。各个厂商设备相当部分都兼容两个标准,而相当新的设备则采用h.323标准。
sip协议(基于文本的应用层控制协议):是由iete(因特网工程任务组)指定的多媒体通信协议,是将音、视频传输作为internet上的一个应用,增加了信令和qos要求,借鉴了其他internet标准和协议的设计思想,遵循简练、开发、兼容和可扩展等原则,比较简单,是未来视讯会议的发展趋势。
五、qos服务质量保证
qos是网络的一种安全机制,是用来解决网络延迟和阻塞等问题的一种技术。根本目的是确保运行网络的信息能够及时的后的所需要的网络带宽,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管理网信息的传送视频会议系统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为了获得各会场的真是现场感,音频、视频的延时都要小于0.25s,相当大时抖动应小于10ms。同时还要求唇音同步,只要达到时间上的同步,丢包率控制在人能接收的范围内,允许一定的传输误码,才能自然有效地表达关于会场的完整信息。
联系我们
固定电话:
联系方式:135
在线qq: 7
网址: .cn
400电话:4008-59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