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旺看到,播种机械区里,既有播种铺膜机、铺膜穴播机、免耕播种机,也有高垄铺膜播种机、旋耕铺膜播种机、施肥精量播种机;在花生有序铺放收获区,有手扶式条铺收获机,也有两垄四行收获机;在分段与联合收获区内有收获机、茎块挖掘机,还有自走、半喂入式联合收获机;捡拾联合收获区既有自走式、牵引式捡拾收获机,全喂入式捡拾联合收获机,也有摘果机。
众所周知,花生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据测算,人工种植花生的成本约占总成本的40%,近年来随着人力成本的快速上涨,花生播种、收获等各个生产环节费时费工,已成为制约花生规模生产和效益增长的重要原因,也会从根本上削弱我国花生产业的竞争力。因此,加快推进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势在必行。
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也是重要的特色出口农产品。目前,我国花生种植总面积约7000多万亩,年总产量达1700多万吨,产量约占世界花生总产量的38%,出口量稳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上相当大的花生生产国、出口国、消费国。山东省花生种植面积约1200万亩,是国内仅次于河南的花生种植大省。
目前,花生机械依然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但在各级政府和单位的重视和努力下,一大批新技术新装备相继涌现,为推动花生产业快速发展,推进花生机械从“有机可用”向“有机好用”迈进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
世界首台秧果兼收机型亮相
9月15日,一个花生收获季里的好天气,山东省沂水县四十里堡镇一片待收获的花生地头上,青岛农业大学与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共同主办的2017年花生机械化新技术与装备现场演示会正在热闹地举行着。此次演示会上有来自河南、山东、吉林等15家农机生产单位的32种新型花生机械装备进行作业演示,另有30余种产品展示。进行演示的32种新机型全部都由青岛农业大学研发,采用了大量新技术,基本涵盖了花生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各个环节。
在大型机具演示区,世界首台花生秧果兼收型联合收获机 亮相,是本次作业演示的一大亮点,它在世界范围内填补了花生秧果兼收技术的空白,开创了一片花生收获方式的新领域。据 花生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王东伟介绍,本次展示的是该机型第三代样机,技术已较为成熟,由青岛农业大学研发、山东源泉机械有限公司生产,三垄六行作业,是当前世界上作业幅宽相当大的花生联合收获机。它集花生挖掘、夹持、输送、秧蔓—果根分离、秧蔓装袋(打捆)功能于一体,实现花生秧蔓的综合利用价值。
随着我国农业全程机械化进程的加快,花生机械化技术与装备水平不断升级,我国花生机械从“有机可用”向“有机好用”迈进。不少由青岛农业大学研发的花生机械还走出了国门。青岛农大的合作伙伴如青岛弘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山东源泉机械有限公司、青岛万农达花生有限公司等农机生产企业生产的花生播种机、联合收获机、摘果机等7种机型畅销东南亚、中亚等国。
“‘一带一路’,农机先行。”赵忠海说,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沿线 ,如中亚、东南亚等地区有很多是农业大国,市场潜力巨大。下一步他将继续和青岛农大合作,争取更多机型畅销海外。
农机装备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中国制造2025”明确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2015年,农业部《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水稻、玉米、小麦等9大农作物作为推进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点,其中花生占有重要一席。全
一方面,以青岛农业大学团队为代表的国内单位研发花生机械适用于我国花生生产实际,市场占有率高,水平国际领先。在播种方面,不同于国外小籽粒的播种机型,我国研发的机具能适合国内大中小各种籽粒花生品种的播种,播种损伤率低;在收获方面,国外花生机械适合蔓生型花生品种的收获,而国内研发的机具适合我国的直生型花生品种的收获,且能适应国内的种植模式。鉴于以上两点,国内花生机械市场几乎没有受到国外竞争者的冲击,而且在国际上引领了直生型花生品种的机械研发水平。
当然,信心十足的同时,挑战也不容忽视。王东伟认为,要提升花生全程机械化生产水平,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要在加强装备的可靠性、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机械的工作效率;其次是加快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与应用;三是提升机具装备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四是政府进一步加大对科研单位、农机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这必将更有力推动花生生产关键机械核心技术的研发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