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旺资讯:秸秆将变废为宝


     2017年是农业部实施东北秸秆治理行动的第一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6亿元,在东北地区60个主产县开展整县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力争到2020年,东北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新增秸秆利用能力2700多万吨。如何建立秸秆资源综合利用长效机制,既解决环境问题,又让农民受益?兴旺记者采访了有关农户和专家........
全国秸秆看东北
东北四省区是我国的大粮仓,同时秸秆总量也大。目前东北秸秆综合利用率偏低,原因一是还田难度大,二是收储运体系不健全
“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一半在籽实,一半在秸秆。”教科书上的这句话对于东北地区有特别的意义。东北四省区是我国的大粮仓,粮食调出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同时秸秆总量也大,户均秸秆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不夸张地说,东北地区秸秆问题解决了,全国的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也就迈上一个大台阶。同时,由于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东北黑土区耕地有机质含量下降。推进东北秸秆还田利用,有利于促进用地与养地结合,保护好黑土地。
不过,现实是,目前东北秸秆综合利用率依然偏低,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目标任重道远。吉林省农科院研究员吴兴宏长期关注秸秆利用,他介绍,东北地区是我国相当大的玉米主产区,每年可收集的玉米秸秆产量超过1.1亿吨,约占全国玉米秸秆资源的44.5%。目前,其玉米秸秆总利用率不足50%,剩余50%左右均被废弃或焚烧。
三大手段找出路
推进秸秆处理要明确肥料化、饲料化和能源化三大方向。要处理好农用为主和多元利用的关系
秸秆的收储运仅是第一步,关键要在利用方式上做文章。农业部农业生态总站副站长王久臣说,我国秸秆综合利用总体上可归纳为“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五大类,每一项利用方式都需要科技做支撑。记者在东北采访了解到,目前各地探索形成了许多好做法,集中在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三方面。
张桃林表示,推进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要明确肥料化、饲料化和能源化三大方向。要处理好农用为主和多元利用的关系,既要通过秸秆直接还田或过腹还田等方式,走农用为主的路子,也要因地制宜,合理引导秸秆能源化、原料化等利用方式,推动秸秆向农用为主、多元利用的方向发展。
破解秸秆难题表面在农业,但出路却 分布在一二三产业中。所以,秸秆综合利用,是一个打通一二三产业的问题,需要更适应发展需求的产业政策 支持
今年初,东北四省区农科院及农垦科学院,组建了“东北区域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协同创新联盟”,形成“集团军”的研发模式,针对玉米秸秆深翻还田、寒区秸秆快腐等关键技术展开联合攻关,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发展。中国农科院资源环境经济研究室研究员朱立志说,随着协同创新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不少技术都相继成熟,关键在将其推广普及和产业化。要以秸秆为纽带,将秸秆收集与生态种养、秸秆能源化进行有机衔接,加固农业循环经济链条。
针对以上痛点,2016年,农业部会同财政部整合资金10亿元,选择农作物秸秆焚烧问题较为突出的10个省(区)采取整县推进的方式,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2017年,将东北地区试点县扩大到60个,同时优先选择20个产业基础好的县,集中试点补助资金,连续4年滚动支持,形成具有区域代表性的秸秆综合利用示范样板。
“以秸秆肥料化利用为例,秸秆直接还田、沤肥还田、生产商品有机肥都是手段。”王久臣说,不少地方在秸秆造肥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利用补贴支持和引导合作社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增加了秸秆造肥效益,但长期推进还要靠有机肥企业、农民、合作社用市场化方式进行,建议在秸秆造肥用地、有机肥企业建设和发展有机循环农业上出台政策,使其能够形成产业发展链条,从而建立起秸秆肥料化利用的长效机制。
产品描述:定州市兴旺农配件厂是专业从事旋耕机犁刀和扁钢制造生产的企业。产品畅销全国,并且与十余家国际知名农机厂商配套,近年来,公司引进专业的齿轮生产设备,生产各种农机配件,产品质量好,与多家农机主机厂配套,深受客户的青睐。
联系人:亢铁锤
网址:www.xingwangnongji.com
座机:0312-2708489
手机:13582080398
    13673227103
    13930204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