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香港)--食品饮料行业:11月CPI超预期,猪肉价格增速再创记录【行业研究】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猪肉及其他蛋白价格拉动 cpi 再创新高。 2019年 11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同比上升 4.5%,超过一致预期( 4.3%) ,创下自 2011年 11月以来的新高。 2019年 11月,中国食品 cpi 同比上升 19.1%, 创 2008年 6月以来新高,带动 cpi 上升近.72个百分点。食品 cpi 构成中,猪肉价格在 11月份上升 110.2%,为有数据以来最快涨幅,推动 cpi 上升 2.64个百分点。在猪肉价格上涨的带动下,所有蛋白价格明显走高。牛肉、羊肉、鸡肉、鸭肉和鸡蛋价格涨幅在 11.8%-25.7%之间。 鲜果价格在 11月份同比下跌 6.8%, 小幅拉低 cpi 约 0.12个百分点。 2019年 11月,非食品价格变动维持平稳,同比上涨 1.0%,带动 cpi 上涨 0.77个百分点。 2019年前 11个月 cpi 累计同比上涨 2.8%,较 2018年 2.1%的涨幅上升 0.7个百分点。 2019年前 11个月,食品 cpi 累计同比上涨 8.5%,较 2018年 1.8%的涨幅提高 6.7个百分点。
春节旺季来临,猪肉价格预计将重拾上升。 因为淡季需求疲弱, 难以支撑高企的猪肉价格, 11月中国猪肉价格价格环比回落, 但由于供给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善,我们预计春节期间猪肉价格将再创新高。由于 2019年 1月和 2月猪肉价格较低,我们预计 2020年 1月和 2月,猪肉价格对 cpi 的影响将超过 11月份,创下新的历史记录。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中国猪肉价格在 12月第周重回上升通道。 9月份以来,随着有关部门扶持生猪生产各项利好政策落地,以及养猪利润大幅提升(头均利润超过人民币,500元),养殖户补栏增产的积极性明显增加。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 中国能繁母猪存栏在 10月触底反弹,月环比上升 0.6%至 19.45百万头。 不过由于生殖周期限制,中国还将经历超过半年的供给短缺,猪肉价格拐点预计将会在 2020年下半年到来。 今年前 10月,我国进口猪肉 150.3万吨,同比增加 49.4%;10月进口猪肉 17.7万吨,同比增加 113.9%。 12月 6日,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开展部分大豆、猪肉等自美采购商品的关税排除工作。 我们认为关税的排除将进一步增加中国企业采购美国低价猪肉的数量,一定程度上缓解猪价上涨的压力。 好消息是 2019年 12月第 1周, 中国水果价格和鸡肉价格有所回落,对于 cpi 压力有所减轻。
行业观点: 我们预计非食品价格保持稳定,但持续攀升的蛋白价格将成为 cpi 上升的主要动力。我们认为餐饮企业和肉制品企业盈利能力可能会受到肉类价格上升的影响,不过我们观察到龙头企业已经较为顺利地将涨价压力传导到了下游。相对而言,上游规模化养殖企业最为受益温和通胀,但要关注生猪养殖企业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的真实情况。 2019年 10月和 11月分别发生 3起和 2起非洲猪瘟疫情。 下游具备议价能力的龙头消费品公司可以较为顺利地将原材料成本压力转嫁给消费者,为其赢得竞争优势。另外食品价格的上涨对于超市的客单价有直接影响,在必需消费品需求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零售企业同店增长将充分受益于通胀上行。高鑫零售通过改造现有的大卖场,增加生鲜产品和自制产品的单品数量,并加强适合中高端客户的各类产品和线上销售的商品。我们给予消费-零售行业的高鑫零售(06808hk)“收集”评级和 9.20港元目标价。蒙牛在上游养殖行业进行了前瞻性布局,同时其产品结构升级抵消了成本上涨的压力。我们给予消费-食品饮料行业的蒙牛乳业(02319hk)“收集” 评级和 33.50港元目标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