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禅修,禅修养生
身体照顾再好只占生命的10%
刘力红:2002到2003年我曾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做访问学者,当时我很有幸接触到一门学问。这门学问是由清末一个叫王凤仪的东北农民创造的。
梁冬:你是一个受过严格中医学教育的学者,还是带着研究生的教授,应该说和西医、中医都有过深层接触,但是你说自己对一个清末的农民感兴趣了。
刘力红:他是对我人生产生巨大影响的几个人之一。作为医者来讲,他对我的震憾是非常大的,是触及灵魂的。
实际上是我非常惭愧,觉得自己过去是一个很糟糕的医生,按照真正医者的条件去衡量,根本不及格,连普通医生的资格都不够。
当时一位出家的师父介绍我认识了他的曾孙女,叫王元五,我称她为王老师。是她把我领进了这个学问的门。进门之后,我傻了眼:这个体系对人的揭示是那么明晰,可我过去压根就没有想到过。
他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更明晰了,他把一个人的构成分成了三种元素。
在“身”和“心”之上还有一个“性”。就是说,生命是由这三个层面(三个元素)构成的。《内经》对于“性”可以说是没有描述,可能隐含有,但从概念上没有。
那么凤仪先生把构成人的三要素点得很清楚。而且把这三要素对人的综合作用,以及它们各自所占的比重,都很清楚地勾画出来了。他曾用秤来比喻这个性、心、身对人的作用力量。他告诉我们:在人生命的三个元素里面,每一个东西所占的权重是不一样的。
【编注:王凤仪老先生说,性、心、身三界是有机联结的统一体:“人非三界不能生。身为物根,心为命根,性为德根。”运行起来,彼此依存,相互制约,不能分割。不过在运用时,有主次轻重之分。三界中性的分量相当重“天地有坏。我性无坏。”】
比如说,你对〔身体〕做到了100%好,但相对于整个生命来说也只是做到10%。如果对〔心〕做到了尽善尽美,也只占到40%。如果是把自己的〔性〕做得好的话呢,可以占到60%。就是说:如果不管〔心〕和〔性〕,〔身体〕哪怕做到了满分,也是不及格。
所以,把这个东西“参”了以后,我们对人就有了一个全新的观察。作为一个医者,对自己过去那种行医的经历,对疾病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这也是很惭愧的一个地方——自己过去充其量所着眼的只是那个10%的身,况且不一定能拿满分。
梁冬:就是说:即便是一个很好的医生,在身体问题上,你解决了80%,但在整个生命里面,也才拿到8分。
刘力红:对,就是这样。
刘力红:我们过去所认识的中医也好、西医也好、现代科学也好,实际上都局限在〔身〕,也就是形而下的层面。〔心〕这个层面也有所触及,但是〔性〕这个层面,根本就没有。
〔心〕要影响〔身〕太容易了。〔身〕要影响〔心〕就费劲了一点。这是物理学上的常识概念:能量级别低的,影响能力级别高的是很困难的事。但能量级别高的,影响能量级别低的,却是很轻易的事情。实际上〔身〕、〔心〕、〔性〕就是这样一个能量级别的关系。
用孔子的话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性〕就是道这个层面的东西。
形而上是〔性〕,形而下是〔身〕,介乎它们之间的就是〔心〕。这样的话,实际上我们除了关注〔心〕,更应该关注〔性〕。
讲到〔心〕我比较喜欢用《书经》里面的一句话——“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心这个层面,用人心和道心去分比较清楚。
〔性〕这个层面,凤仪老先生界定得很明晰。他就把性分成三个层面:“天性”、“禀性”、“习性”。
天性——从中医阴阳的角度来讲,是纯阳无阴是至善的。禀性——正好相反,是纯阴无阳是恶而不善的。习性——就是后天习惯养成,教育、朋友圈子影响呀……所以这个习性有阴有阳,有善有恶。
深圳市真健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弘扬中国传统自然养生文化为己任的华人身心灵健康管理机构。真健康主营辟谷养生和禅修。通过儒、释、道、医、易、武的修炼,令身心返璞归真,从中收获“养生、解惑、开慧”人生三重境界,最终达到身心灵养修,驾驭健康快乐!
真健康长期承办各类公益禅修、企业禅修、禅茶禅修、太极禅、禅舞、禅琴等禅修静心活动,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真健康辟谷
欢迎添加林老师微信:13322997797(手机+微信)了解更多辟谷禅修养生信息
欢迎了解【真健康辟谷】官方网站:http://www.zjk99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