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个人登山装备的配备,以及登山为何早起出发的专业知识。
一、冰雪技术装备:
(一)冰镐:冰镐是对登山者用处相当大的装备之一,也是登山运动的象征符号。冰镐在攀登中是人体肢体的延伸,在雪线以下,冰镐可以作为上下山的手杖;在冰雪坡行走中,冰镐可以维持攀登者的平衡,甚至作为攀登的保护点;在冰壁、混合地形中,经过技术改进的冰镐可以作为我们攀登的支点。随着登山运动的发展,冰镐已经演化出很多门类,此次分享只讨论长冰镐,又称大冰镐或行走冰镐。
镐头-曲线平滑,没有锯齿或尖锐的棱角,所以不会划伤绳子或手套。镐头与镐柄呈t形连接,且镐头较宽约为14毫米,这样更适合把镐柄插进雪中进行自我保护。也适合把整个冰镐倒过来,用镐头把雪锥敲进硬雪里,因为镐头具有很高的强度和耐用性。注意腕带不要通过镐头外侧。
铲头-呈三角形,略有弯曲,锋利程度适中。冰镐的铲头一般用于挖掘硬雪以及冰雪地形中硬度不大的高山冰中砍劈台阶,在保护点设置时(冰雪锥)去除表面的松雪和腐冰。注意:不要把自己划伤或划破衣服。
镐尖-又称“鹤嘴”。长冰镐的镐尖弯曲弧度通常较小,由于镐柄较长,更适合挥镐入冰。对于长冰镐而言不要刻意追究镐尖的弯曲方式究竟是正曲还是反曲,相当重要是镐尖的入冰和出冰性能,每款镐尖的性能都不同, 的办法是进行实地测试。注意:保持镐尖的锋利。
镐柄-镐柄材料一般为金属、纤维或铝质等,登山用长短冰镐一般为直把,截面为椭圆形,方便抓握又不影响插入硬雪。将冰镐插入冰雪中可以作为攀登的固定保护点;冰攀中为了适应特殊地形,如鼓包、俯角、屋檐地形时冰镐的挥动和砍入,设计出很多不同弯曲形状的镐柄。镐柄的柄尖在行走中插入冰雪坡或碎石坡上,可以借此维持身体的平衡。登山过程中滑坠通常在横切和有坡度的地方发生,长冰镐可以避免滑坠。根据自己身高的不同,如何选择合适长度的长冰镐?建议如下:单手握镐头,身体站直手臂自然垂直于体侧时,镐柄尖到自己的脚踝位置,这样的选择比较合适。如果长了,在坡度路面,你的胳膊抬起会比较累,短的话在雪地插入雪中,你的支撑会变的很低,影响行走。
镐柄尖-长冰镐的尾尖要足够锋利,便于插入硬雪。相当好有钢制成,铝合金和钛合金在冰上表现较差,不适合攀爬较硬的高山冰。镐柄尖和镐头都应该具有至少能扣进一把铁锁的孔。
腕带-在行进或攀登中,如果冰镐遗失,攀登者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安全和攀登的工具,严重的会导致攀登的失败或出现危险。腕带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登山中还通过胸带将冰镐和身体连结在一起,有利于攀登过程中改变行进方向时冰镐的换手。在攀冰中,由于人的抓握力是有限的,手掌、小臂很容易疲劳而抓不住冰镐,腕带很多时候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而休息手掌与小臂,甚至很多时候,通过腕带和安全带的连接实现全身的休息(用于先锋攀登中保护点的设置,但是因为稳定性差,不提倡)连接腕带很多方法:比如,直接系好固定长度的绳圈;使用厂家配好的腕带等。注意:牢记在冰雪地形上行进时,你的身体必须随时与冰镐保持连接,无论是通过腕带还固定带。
冰镐护套-保护镐尖、铲头和镐柄尖的保护套。
辅镐-攀冰者或极限登山者通常会携带两支短冰镐,有时会携带第三支镐做为备份。
(二)冰爪:不同的冬季户外运动,对登山靴的硬度要求不同。有的冰爪能很好地与比较硬的登山靴相配合;而有的则与较软的靴子配合较好。全卡式冰爪只能和有前后卡槽的登山靴搭配。这种靴子都有坚固的中底,所以能够卡住冰爪。而绑式冰爪使用范围就比较宽,可以搭配任何类型的靴子。冰爪的稳定性问题:有人说卡抓不如绑式冰爪稳定,容易脱落。其实一般是由于冰爪和靴子没有配合好。现在的大多数卡抓为了保险起见也加了后备的绑带。通常冰爪齿主要看三个方面,第一是金属自身材质。冰爪用金属应该选择质地硬韧性高的钢材制作。如果质地不够坚硬则很快冰爪的尖头就会变圆而失去刺冰的能力,但有些钢材虽然坚硬但是很脆,这种冰爪在不小心踢到石头的时候很容易忽然折断。通常冰抓齿数从四齿到14齿不等,齿数越多则冰抓能够应付的路面越复杂。通常不建议购买6齿以下的冰爪,这类冰爪通常钢材选择并不是很好,而且6齿以下的冰爪在使用过程中固定性和爬坡能力上表现不佳。建议选择10齿以上的冰爪相当好。针对10齿以上有前齿的冰爪而言,这种冰爪分立齿和平齿两类,立齿冰爪是为了攀登垂直或近乎垂直的冰壁而设计的。平齿则是为了平地行走而设计。偶尔也可以用来攀登。攀登湿雪坡时,雪块特别容易沾在冰爪和鞋底之间,不长时间就会形成一个大湿雪球。这是非常危险的。一旦形成雪球,应立刻用冰镐柄敲打清理,严防打滑。注意:冰爪齿尽量不要走碎石坡和岩石,容易钝,那就要用锉去磨,注意冰爪容易刺破衣裤。
三层高山靴是自带超级雪套的双层高山靴,这类靴子为极高海拔和极度寒冷。适合喜马拉雅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