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蚁的分群性
每年4-6月是其分飞高峰期,特别是在春夏雨后闷热时,大量长翅繁殖蚁从蚁巢中飞出,在离巢不远处的建筑物附近低飞,这时的白蚁具有趋光性,容易被光线的吸引而飞入建筑物内,交配、筑巢并繁殖。这种现象称为婚飞或群飞(分群)。
白蚁侵入建筑的三大途径
地下侵入:白蚁为了取食,以蚁巢为中心,从地基石板下的缝隙、建筑连接处和管线缝隙进入建筑内部进行危害活动。
分群侵入:各种成熟的白蚁群体每年都会产生一定数量的繁殖蚁,在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如5、6月份,这些繁殖蚁就会进行分飞、交配,分飞时会受到灯光的吸引,从门、窗的缝隙侵入室内。寻找有水、食物和避护的地点,建立新的种群。
人为侵入:当人们在装修或搬家时,不经意地把原有白蚁危害的各种装饰材料、包装材料、旧家具等人为带至新的地方,产生新的危害。
白蚁防治对策五:
白蚁控制是害虫控制中非常难控制的对象之一,我们不能仅靠受损的木头、泥土或者管道等来判断白蚁的存在。白蚁的活动经常没有任何表面迹象,这才是白蚁防治引起的大问题。所以,白蚁的防治对策应该是以预防为前提。
结语
白蚁活动十分隐蔽,待到发现,危害已较为严重,损失更是无法挽回。要防止白蚁危害,就要从源头抓起,在新建房屋和装修时就要进行白蚁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目前,常用的白蚁药剂类型有:
有机磷类:急性致死剂,作用于白蚁神经系统,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主要有毒死蜱等,由于对环境的影响原因,目前在美国已经停止使用拟除虫菊酯类: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神经传导,使其运动神经失调,麻痹而死亡。对白蚁有驱避作用,没有多米诺传递和蚁巢控制效应。如联苯菊酯等苯基吡唑类:非驱避性白蚁剂,阻碍昆虫α-氨基丁酸控制的氯离子通道。具有延迟致死和多米诺的传递和蚁巢控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