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现金服务“暖心桥”人行石河子中支积极推进现金服务示范区建设

“如今虽然流行移动支付,但对我们这些小商户,平时还是有不少顾客用现金,零钱需求还真不少。现在,银行设置了专门的现金兑换窗口,忙的时候,银行人员还能上门服务,真是方便了我们百姓。”在新疆石河子农合银行发达分理处,刚完成小面额兑换的个体商户王文秀向记者称赞。
据了解,在石河子,像王文秀这样享受便捷现金服务的事情屡见不鲜,这得益于石河子金融机构开展的现金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
实施特色精准服务
“现阶段,现金存取、零钞兑换、残损人民币兑换等现金服务还存在‘短板’。”人行石河子中支货币金银科负责人对记者说。针对这一现状,该行积极推进示范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现金服务水平,改造网点取号机系统,设置小面额及残损人民币兑换窗口,开通“绿色通道”,实现小面额及残损人民币兑换业务优先叫号、优先办理;制作现金服务便民联系卡,注明服务网点地址和电话,并将其发放至周边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等现金使用重点地区和单位群体,普及不宜流通人民币标准,宣传现金示范区创建服务;常态化开展“换新钱,送温暖”等活动,致力于更好地服务群众,解决兑换难问题,带动全社会现金流通环境的持续优化。截至今年8月底,示范区内为百姓办理小面额兑换业务量达450.11万元。
构建简便易行现金服务体系
走进现金服务示范区网点,在“石河子市现金服务指引”的立式电子触摸屏上,滚动循环播放着人民币流通、反假货币、小面额及残损币兑换业务等宣传片。据了解,人行石河子中支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人民币兑换、反假、整洁度入手,按照“六个统一”标准化要求,健全一套简便易行的现金服务制度体系和操作流程,实现示范区服务统一化。
同时,该行组织辖区内11家金融机构、147个网点的300余名现金业务从业者开展现金服务标准化培训,从现金业务流程、规范用语、人民币防伪解析、服务引导等方面规范现金收付业务,实现辖区网点现金服务人员培训覆盖率达100%,全面提高现金服务水平。
畅通现金服务信息渠道
“您扫一扫,关注石河子小面额兑换服务平台,下次有现金业务需求时,只需动一动手指即可实现大额取现和小面额兑换的线上预约,让‘信息多跑路,客户少跑腿’。”石河子农合银行的员工正在用手机向客户讲解线上服务平台。
据介绍,自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人行石河子中支运用“互联网+”思维,搭建“小面额兑换服务平台”,并在全市银行机构的147个网点上线试运行。平台可以提供银行网点查询、纸币和硬币兑换设备及库存查询、残损币及小面额兑换网点查询和预约,实现服务信息有效传导,保障现金业务“点对点”精准服务,践行“最多跑一次”服务理念。此外,平台还设有现金服务质量评价与投诉、拒收现金投诉举报、信息发布、专项调查、有奖问答等模块,实现现金服务需求信息在金融机构与社会公众间的有效传导。